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感悟精选多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感悟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15:37 | 移动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感悟精选多篇

201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40周年里,面对这40翻天覆地年的变化,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今天小编整理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感悟精选多篇,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小伙伴!

篇一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回首过去,我们40年的风雨历程,岁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

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狠抓改革落实,一往无前,今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十九大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国也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更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更要全力践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

篇二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这40年中,国家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第一,在这40年中,整个人类的历史正在发生着十分显著的变化。《未来简史》的作者这样描述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取得的成就“我们靠创造出越来越好的工具与昔日诸神竞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甚至可能创造出超人类,不止在工具上远胜过昔日诸神,就连身体和智力也不落后于神”。我们可以观察到曾经在20世纪困扰着全人类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已经基本解决,人类目前的中心议题已经转为挑战死亡和享有幸福等更为侧重于人类基本生存问题以上的内容。

第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面临新时代的挑战、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书写了新的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地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这40年中,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依靠其进步不断带动基础设施完善、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仅仅从城市公共交通这一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发展:一方面,从数据角度来看,2016年我国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达538842辆,运营线路总长度为729418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8441316万人次。另一方面,从日常生活实际体验来看,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到城市公共交通的的飞速发展。以国家大力支持的高铁事业为例,其不仅促进了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贯彻我国走出去战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高铁的发展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对于居民交通体验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铁的高速特征为各地区之间的来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大大改善了以往普通火车乘坐时间较长的缺陷。第二,高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平衡,这显著影响了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由于高铁的自身的高速特点带来的能够快速实现资源流动的优势,大量相关资源向高铁沿线城市聚集,并在此基础上以规模经济为初始表现进一步产生以点带轴、以轴带面的扩散效应。从长远来看,这种扩散效应以及相应的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必然会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区位条件的改善,从而形成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分工协作系统、逐步扭转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第三,伴随着高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和中国制造全球化的抓手,中国的高铁大国地位无可置疑。至2015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了1.9万公里。目前,高铁已经成为“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助力,在我国对外展现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及提升人民对于国家的自豪感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40年中,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多方面、多角度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奋进。首先,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一方面,从数据角度来看,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3585.5亿元,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3821元,同比增长8.4%;另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体验来看,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有了提升。例如,互联网以及电子支付的发展让出门不带钱包就可以进行支付成为可能。其次,党和国家积极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发展。例如,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充分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以2016年数据为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达到了8.2%。最后,党和国家将提升人民整体生活水平与扶贫工作有效结合。目前我国贫困人口数目正在逐步减少,2016年全国9个省区市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请28个贫困县退出。相信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够成为现实。

到目前为止,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社会总体建设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性的提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而谈及这40年间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关键性的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时他也在党的十九大上这样说道:“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同时党的独特优势即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群众联系的优势也决定了只有党能够担当起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重任。

中国的成功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和推动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这40年中,党积极推动中央改革与地方政府创新相结合。在中央层面,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动改革开放适应不同时期的形势;在地方层面,广大党员积极贯彻中央层面的政策措施,推动改革开放的进行。正是中央与地方力量的有机结合,才推动了改革开放取得成功、推动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当然,在这40年中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仍然需要继续奋进。根据彭文生的观点,以前我国能够实现迅速发展离不开制度变革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的因素,而目前伴随着社会总体外部需求疲软以及内在需求供给潜力放缓,总体来看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趋势性放缓、收入分配失衡以及高储蓄率、房地产泡沫和信用扩张的复杂情况,需要依靠转型的政策路径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我想,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国家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的时刻,我们应该积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相信在党的领导、人民的努力下,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

篇三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

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公有制经济格局,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40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40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4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篇四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这40年中,国家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第一,在这40年中,整个人类的历史正在发生着十分显著的变化。《未来简史》的作者这样描述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取得的成就“我们靠创造出越来越好的工具与昔日诸神竞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甚至可能创造出超人类,不止在工具上远胜过昔日诸神,就连身体和智力也不落后于神”。我们可以观察到曾经在20世纪困扰着全人类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已经基本解决,人类目前的中心议题已经转为挑战死亡和享有幸福等更为侧重于人类基本生存问题以上的内容。

第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面临新时代的挑战、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书写了新的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

位实现前所未有地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这40年中,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依靠其进步不断带动基础设施完善、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仅仅从城市公共交通这一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发展:一方面,从数据角度来看,2016年我国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达538842辆,运营线路总长度为729418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8441316万人次。另一方面,从日常生活实际体验来看,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到城市公共交通的的飞速发展。以国家大力支持的高铁事业为例,其不仅促进了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贯彻我国走出去战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高铁的发展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对于居民交通体验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铁的高速特征为各地区之间的来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大大改善了以往普通火车乘坐时间较长的缺陷。第二,高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平衡,这显著影响了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由于高铁的自身的高速特点带来的能够快速实现资源流动的优势,大量相关资源向高铁沿线城市聚集,并在此基础上以规模经济为初始表现进一步产生以点带轴、以轴带面的扩散效应。从长远来看,这种扩散效应以及相应的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必然会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区位条件的改善,从而形成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分工协作系统、逐步扭转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第三,伴随着高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和中国制造全球化的抓手,中国的高铁大国地位无可置疑。至2015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了1.9万公里。目前,高铁已经成为“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助力,在我国对外展现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及提升人民对于国家的自豪感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40年中,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多方面、多角度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奋进。首先,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一方面,从数据角度来看,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3585.5亿元,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3821元,同比增长8.4%;另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体验来看,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有了提升。例如,互联网以及电子支付的发展让出门不带钱包就可以进行支付成为可能。其次,党和国家积极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发展。例如,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充分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以2016年数据为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达到了8.2%。最后,党和国家将提升人民整体生活水平与扶贫工作有效结合。目前我国贫困人口数目正在逐步减少,2016年全国9个省区市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请28个贫困县退出。相信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够成为现实。

到目前为止,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社会总体建设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性的提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而谈及这40年间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关键性的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时他也在党的十九大上这样说道:“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同时党的独特优势即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群众联系的优势也决定了只有党能够担当起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重任。

中国的成功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和推动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这40年中,党积极推动中央改革与地方政府创新相结合。在中央层面,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动改革开放适应不同时期的形势;在地方层面,广大党员积极贯彻中央层面的政策措施,推动改革开放的进行。正是中央与地方力量的有机结合,才推动了改革开放取得成功、推动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当然,在这40年中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仍然需要继续奋进。根据彭文生的观点,以前我国能够实现迅速发展离不开制度变革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的因素,而目前伴随着社会总体外部需求疲软以及内在需求供给潜力放缓,总体来看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趋势性放缓、收入分配失衡以及高储蓄率、房地产泡沫和信用扩张的复杂情况,需要依靠转型的政策路径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我想,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国家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的时刻,我们应该积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相信在党的领导、人民的努力下,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

篇五

据说每年四月的第十一、十二天,是木棉花盛开的日子。

我认识并初見木棉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是一个如木棉花般绽放的火红年代。

木棉树生长在嶺南。我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虽然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曾跨过长江在湘江之滨的长沙、韶山工作生活过多年,但在广东人眼里,广东以外的地方统称北方,广东以外的人统称“北佬”。故达不惑之年,也未见过南粤的木棉花。

初见木棉花,那是一个“广佬”已着短衫褲的温暖四月天。那时的北方,树种稀少,多为榆槐杨柳之类,不似如今也是种繁多彩。四月的北方,仍是春寒料峭,仅有嫩柳在朦胧中发芽。初出广州火车站,我这个还着厚重冬装的“北佬”,即被繁茂似锦的绿树花丛所包裹。两边人行道上,成排成行,高的是多种样的树,矮的是灌木和花丛。花树的名字,不及细问。唯有一树红花吸引了我的眼球,不免驻足观望。高约数丈的大树,只見花朵,未见绿叶;那一树红花,宛如一团火焰,令人称奇。问及接站的广东电台的朋友,方知此树叫木棉树,此花叫木棉花。这是初见木棉花,仅留下惊奇而已。及至后来我到了深圳工作,那也是一个四月天。我家楼下行道、公园里,长满着成排成行的木棉树。叶落花开时,如红霞满天,极为壮观,令人浮想联翩。历久的目染耳濡,才渐渐对木棉树木棉花有了鲜活的认识,生出爱意和敬意。

木棉树在嶺南种植甚广。性喜温润。其花朵如拳大,色橙红,极为美丽。五片拥有強劲曲线的红色花瓣,包围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收束于坚实的花托,迎着阳春,自树顶端向下蔓延,盛开时,恰是一团团灼灼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天。落花时节,也是惊心动魄般的壮丽。花瓣落下的时候,在空中仍保持原状,然后“啪”的一声落下,鑑锵有力,砸地有声。树下落英纷陈,无论是落到草丛,或砸到行道、马路的硬地上,花瓣始终保持完整不散,花不褪色、不萎蘼,很英雄的道别大树。木棉树的躯干挺拔壮硕顶天立地,犹如壮士的风骨;花朵硕大丰腴默默绽放,犹如烈士的鲜血。难怪世人称木棉树为英雄树,木棉花为英雄花。最早这样称呼的是清朝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靣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1959年,广州老市长、诗人朱光撰《望江南.广州好》50首,其中就有“广州好,人道木棉雄。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三月正春风。”的诗句。

我在深圳这三十多年中,虽然四季可见百花,日日可闻花香,但对木棉树花情有独锺,已把它深深溶進了心底。每每花开花落时节,走过木棉树林,竟会生出一股豪气。木棉花是广州市花、南方航空标志。百多年来,从1840年销烟禁烟抵禦外強到近现代国内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广州这座英雄城市总是引领着潮流,火红的木棉花可为见证!火红的木棉花也见证了深圳这座英雄城市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从边陲的小漁村迈向世界大都市的光辉历程;见证了千万创业者一茬又一茬投身这红火壮丽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木棉花像征着奋力向上生机勃勃。它的花语是,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眼前的人。这也正是世代和木棉花共处的广东人的精神风采。在年轻的深圳,“北佬”和“广佬‘”相融共事,使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就说喝酒吧,常说北方人善飲豪爽,其实广东人一点也不逊色。不劝酒,不拚酒,却能举大杯和朋友尽兴,至微嚑,散?,下次再来!

除了观赏价值高,木棉树全身都是宝。其树干可做包装箱板、桶盆、火柴梗等,亦是造纸原料。其花朵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无论是鲜干,都可用来入药或煲汤、做凉茶。果实里的木棉,剝取可做棉衣被枕头靠垫等。唐代诗人李琮就有“衣裁木上棉”之句。故常可见老人稚童在树下认真收撿落花的情景。忽然想起红楼梦中葬花的林妹妹。倘若大观园中有此树此花,林妹妹定会放下花鋤,提着锦袋,邀众姐妹一起看花开,撿落花。剝下的木棉给老祖宗做枕头,花瓣送各房煲汤煎药。园中必是欢声笑语,林妺妺也再无葬花之忧烦,豈不是一件功德!

和众多的花不同,木棉花是先开红花,后生绿叶。花开时无须绿叶的衬托。这好像有悖于“红花还须绿叶扶持”的常理。我以为,这正是木棉花的奇异之处。红花和绿叶各司其责,互不相媲争艳。花落之后的一长段时间,树干和后长的绿叶便默默地负起吸收儲存养料的任务。通过短粗劲苍的枝桠,将养分慢慢输送给花蕾。之后便光荣引退。冬尽阳春时节,才有那英雄般的花朵盛开尽显风采。这不正是世间那种互依互存,“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的写照吗!当然,每逢木棉花盛开时,那絲絲木棉絮也会隨风飘洒,缠缠绕绕,带来些许烦扰。世间既无完人,何求花儿完美?英雄也有落泪时。絲絲飞絮也许是木棉花的另种情思吧!

篇六

40多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这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40多年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

40多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最有说服力。4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作为一名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年龄限制,我无法确切知道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具体是什么样子,只能凭着长辈的回忆和书中的描述去尽力体悟,但这阻碍不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巨大冲击和幸福生活。巨龙腾飞的过程中,我们再也看不到一毛钱一根的冰棍,看不到装订死板的连环画,看不到笨重的黑白电视占据一隅。我们赶跑了霸据香港、澳门几百年的欧洲列强,在霸权主义的重重阻挠下我们挤进了世贸组织,我们也用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强有力的回击了反华势力。中国近几年来出口贸易逐年加大,GDP稳居世界第二,无不体现出来改革开放的巨大魅力。改革开放的40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40年!高考制度恢复当年,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超过了1010万,录取新生逾570万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学习,提升素质,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七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就是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改革是社会制度演进的基本方法

在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的存在和价值,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只要存在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是制度的发展方式,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式。

人类创造了很多制度,用制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障自己的权利。制度是人创造的社会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社会必需品,是为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改革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等等,各种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本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现实存在的制度,只能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只能是特色的。

制度发展无非有两种基本方式。当制度不可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革命的办法,以激烈、暴力、流血的方式,改朝换代,政权更迭,来满足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制度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改革的办法,以和平、渐进、不流血的方式,变革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制度进步的过程,也是制度演进的方法。历史上这两种变革方式,始终在进行着。

一种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有没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假如社会主义制度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不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那将和一切死去的制度一样,要被送进博物馆。邓小平同志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是“第二次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的方法不同于暴力的、流血的革命,其目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一切存在的、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特色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道路,即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的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探索,既是实践的探索,又是理论的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探索的源泉、动力、真理标准和价值体现。理论探索总坚固践探索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探索的发展。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演奏出中国改革的华彩乐章。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思考。正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一样,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就不会成功。古今中外,改革失败的例子还少吗?

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制度都将长期处于不断变革中。环境、条件、形势的不断变化,促使制度要适应这些变化。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经验,只能产生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别国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就像是开不同的锁,只能用不同的钥匙。今天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进步的时代,13亿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这是何等壮观的历史画面!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靠自己,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今天中国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四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就是敢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长期稳定、长期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长期发展。长期动乱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要长期稳定就必须改革,不改革也不可能长期稳定。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翻船”。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篇八

“四十而不惑”本是孔子的自我总结,意指人到40岁应该不为外物所迷惑、困惑,对是非曲直应该能够明辨之;对外应该明白社会,对内应该明白自己,对自己应该明白责任。

今年刚好是改革开放40年,细细想来,我们对40年发展轨迹的体会还真像孔子感悟自己一样,有年届40而不惑之感。四十度寒暑,神州巨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许多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历史性的。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1978年11月24日夜,冥冥之中,在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安徽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村民严立华家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他们以断腕、“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 “大包干”。这一“按”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也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40年来,在经济上,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内、国际上都充分体现出优越性并已成为不少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共识;在文化上,随着全世界500多所孔子学院、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的设立,本着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我们的文化理念已走出国门,文化之花已开遍世界。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坚信“文化自信”;在社会发展上,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和谐;在国际上,中国赢得了作为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应有的国际地位、国际尊重和国格尊严……

在“改革开放”的不惑之年,我们还应该看到,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格局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单边主义、单极世界正在逐步被否定和打破,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既是普遍共识更是强烈愿望,这是人类发展到当今这个历史阶段的趋势和必然选择。从本质上讲,广泛而稳定的趋势也可以说是规律,既是规律我们就必须遵从而不能违背甚至践踏,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就会“失道寡助”,就会“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不胜枚举。如,近日特朗普关于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一句公开声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即使特朗普和美国政府以各种方式进行威逼利诱,但在联合国大会上仍遭到128个成员国的反对;殷纣王虽采用“炮烙之刑”,但仍致“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 满清王朝入关初期即使实行“剃发令”这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但 “反清复明”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

“以人为本”、“民惟邦本”、“止戈为武”、“协和万邦”、“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体现了“和为贵”的精神,是中国宝贵的文化思想,是治国理政中东方智慧的结晶,更是续朝代、治春秋之至理。秉持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理念,我们才能培育和营造优良的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一切发展才能得到广泛的参与和支持,一切发展才能健康持续、才能基础牢固、才能走得更远。这就是中国成功的经验。

这4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见识和踏过了1998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惊涛骇浪,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们也算是如孔子所说“博学之”了。总结过去,我们发现改革与开放、创新与发展就是我们40年建设发展历程中的金钥匙,就是绘就我们40年璀璨夺目画卷的神来之笔。

面对未来,在“慎思之、明辨之”之后,我们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为最终让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让中华民族雄居、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笃行之”。

作为招投标行业中的一员,回顾我国招投标事业,其也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也可以说快到“不惑之年”了,我们对招投标行业中的许多是是非非,也应该“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近40年来,招投标领域取得的成就应该是巨大的,但问题和弊端与其取得的成就同样鲜明。如不少主要参与方表现出“野蛮人”的许多行径,掠夺式的、不和谐的发展方式普遍存在。但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和谐、和平发展才是正道和根本之策。

在祖国的崛起、强盛中,我们每一个招投标人应该反思点什么呢?应该吸取点什么经验呢?那就是听党的话、响应党的号召,真正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与祖国一起同发展、共繁荣!我们每一个招投标人应该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积极为招投标事业发展40年献礼!

篇九

40年物换星移,40年岁月如歌,伴随着2018年的到来,改革开放就走到40周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改革定力、历史经验、理论创新、制度建设、实践方略也都进入了新境界。

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自此,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到国家,小到每一个家庭、每个人,只有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出了多远。我们90后一代,很幸运的就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环境中,生活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同时遗憾的是,作为90后的我们似乎少了60、70后长辈们身上一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可能是时代的关系,我们永远没办法体会那些艰难岁月里长辈们的艰辛和无奈。他们口中的“文革”、“知情”、“大锅饭”在我们看来是如此不可思议。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一个人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我们经历了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巨变的时代,经历了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的年代,纵观改革开放40年,我们能说的,想说的真的太多。

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澳门回归,2001年申奥成功,2003年神州飞天,2008年奥运圣火点燃北京,2010年上海世博……至今中国式移动支付引领全球,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升华的中国、不断变得自信的中国人民,我们已经不是40年前的我们,祖国也已经不是1840年的祖国。记得小时候随父亲去过一次北京,很荣幸的是在2001年,又很荣幸的就在7月13日,那晚犹然记得广阔华夏大地响起的中华儿女雷鸣般的欢呼,激起了亿万中华儿女的自豪与狂喜。时隔17年,回想起来,仍旧让我记忆犹新、心潮澎湃,为生在中国而自豪,为活在新时代而感到幸福。

回望来路,不改初心,改革开放滋润了中国大地,一条巨龙已傲然屹立世界东方。40年的沧桑巨变,40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现在的中国人民不仅站了起来,我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注定影响着世界的进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历经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在历经中华民族从衰落到崛起的伟大复兴过程里,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朝,我们能够自豪的喊出:作为中国人,我们就是自信!

篇十

1978年,丁巳年,是蛇年,我们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走向了全世界。4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有能力、有责任,从开始的仰望世界,走向了引领世界的舞台中央。

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成就,这一场场成功地喜悦,40年来,中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增进民生福祉为使命,丰硕成果如春雨般惠及13亿中国人民,让广大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因为中国本身即拥有世界约五分之一的人口,所以中国国民富裕程度的显著提升便是人类社会均衡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成就。

40年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以自身发展直接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在发展道路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进程中,中国改变了自身,惠及了世界。

春风化雨,初心不改,中国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感悟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