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8年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2018年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09:24:06 | 移动端:2018年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怎么写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要:党的十九大在十八的基础之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努力完成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美丽中国部署的四项重点任务,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提供更多生态优质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关键词: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目标 实践 探索

党的十九大在十八的基础之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十九大报告在第九部分专门为我们勾画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到2020年,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到2035年,要使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为此,必须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

20xx年xx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的变化。十八大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就强调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他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下,我国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和政策密度推动绿色转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大批生态领域的沉疴顽疾得到清除,一系列困扰百姓生活的环境难题得以破解,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了三个“十条”,也就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尤其是新的环境保护法20xx年通过后,从20xx年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机制在推动企业守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xx年,三大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平均浓度与大气十条制定出台的20xx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在水的方面,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xx.6%提高到22%左右。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向着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目标奋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全国新造人工林4.47亿亩,比五年前增长了21.3%,人工林总面积己达xx.4亿亩,位居全球之首;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取得明显进展,20xx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xx年分别下降33%、31.3%和31.9%,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20xx年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比20xx年降低7.9%和25.4%;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xx万多个村庄完成整治,将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20xx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20xx年xx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全球最高环境奖的一半都颁发给了中国。这不仅是对中国环境治理的鼓励,也意味着世界开始认识到中国正在进行的环保治理工作以及美丽中国的理念。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产业升级、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也推动了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绿色革命”。曾经,我们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甚至把环保视为经济发展的“累赘”。如今,尝到了保护环境的“甜头”,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抓环保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可持续发展,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收获了生态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符合自身长远利益,努力在环保标准提升中提高效益;分享了良好生态带来的“幸福感”,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理念的变化,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动力。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生态文明建设严字当头,制度出台的频度和监管执法的力度前所未有。五年来,从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为发展划定“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搭起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再到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有了新标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屏障越筑越牢。五年来,从环境保护部公开约谈40多个市(州、县),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督企”又“督政”;再到压减燃煤、淘汰黄标车、整治排放不达标企业,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抓铁有痕的举措,打破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格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上,进入了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二、美丽中国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目前已进入高强度频发阶段,国内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特别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从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全反馈31省份的情况来看,除点名批评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治污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外,还指出了六个方面带共性的问题:一是一些地区大气和水环境问题突出;二是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三是一些自然保护区违规审批、违规建设;四是水资源过度开发;五是工业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六是农村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再从环保制度改革推进情况来看,近年来各省份对国家环境保护部相关重点改革方案持总体支持、部分存疑的态度,目前环境保护改革工作在各省份的落地实施呈顶层模仿有余、自主创新不足的态势。由此可见,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还任重道远。

三、美丽中国建设今后的重点任务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将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始终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目标,全力以赴完成党的十九大部署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从源头上推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中,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推进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在这些绿色产业培育形成更多市场主体和新的增长点。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节约一切自然资源。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幅度减少水资源消耗,扭转水资源短缺的困局。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打通生产与消费环节,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使绿色消费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继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三大战役”,努力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针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相对薄弱的问题,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改革这些领域的体制机制,加快污染防治基础制度建设,尽快补上制度漏洞。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明确环境治理中各主体的责任义务,政府履行主导职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发挥参与和监督作用。

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筑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通过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从国家、省、市县三个层级划定三条控制线,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针对我国缺林少绿的国情,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并持之以恒地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为国土增添绿装。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在停止天然林采伐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使这项制度可持续。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等恢复这类国土的生态功能。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针对耕地退化问题,抓住粮食高产量、高库存的有利时机,通过轮作休耕等使超载的耕地休养生息。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改革目前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推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以法律为依据、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和市场化机制为重要手段的制度体系。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相关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政策,保障主体功能区制度有效落实。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目前分头设置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形成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严罚重惩,形成不敢且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压态势和社会氛围。

总而言之,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之上再一次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短板,提供更多生态优质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广大城乡居民看得见星星、听得见鸟鸣,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心协力建设好更加美丽的中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7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