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中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中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1 15:00:23 | 移动端:中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用崇高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小学教师师德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因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出现的日益严重的失范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和学者研究的热点。就国内对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在对教师职业道德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加强建设的思路等作了初步归纳、描述,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 综述

  民族复兴、国家强盛,教育是根本、是基础,教育代表的是社会的良心、民族的希望。而国民教育的实质性进步或层次提升,从根本上说是依赖于教师,是教师在塑造人的灵魂、民族的灵魂,是教师在传承、培植社会的文明,是教师在推动国民素质的改造提升,是教师为创新创造、技术革命造就人才。教师要担当重任,必须要学高身正、敬业乐道,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品质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小学教师既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又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关注和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中小学生在良好教学氛围下健康成长,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因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备受社会和学界的关注,研究的成果丰硕,本文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存在的不足有较为系统的把握,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研究

  ( 一) 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并不是历来便存在的,它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变而来的,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各行各业都有其道德,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在古代文献中,其实很早就有关于职业道德的记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若有疾厄来求救等,不得问贫穷富贵,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是孙思邈对医者该有的道德心态的具体描述。在现代,教师和医生的职业道德演变成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据此,很多专家学者给出了职业道德的定义。

  李春秋、王引兰认为,职业道德就是从业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务必要遵循的,并且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基于职业分工,和实践职业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着相同的劳动方式,相同的职业培训,所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往往有着共同的习惯、爱好、心理和职业兴趣,形成一些特殊的关系,产生特殊的行为模式和道德要求。

  在傅维利看来,职业道德是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用来在工作中协调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基于权利、责任和利益,同人们的职业角色、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紧密联系。职业道德具有它自身职业的特点和特征,要求担任某种社会角色的个人和群体自觉遵守。

  叶泽来在其研究中认为,职业道德是从职业生产活动中引申出来的,是从事一定社会职业的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社会的利益和自我的利益时应该遵循的有自身职业特点的特殊道德规范,以及与规范相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由于对职业道德的阐述侧重点不同,学者们对其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实本质上是一致的,即: 职业道德就是在社会上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要求,并且用它来调节自己的职业行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表现为: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申继亮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区别于其它的一般道德,它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在教师这个职业中的特殊表现,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及必备品德的总和。它是教师行业的专业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杨燕钧从伦理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示范性、创新性等特性决定的,是一般社会的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在教师特殊的职业劳动中形成了一些社会关系,教师职业道德以它特殊的方式调节这些关系,对全部教育教学活动和整个社会起着能动的积极的作用。

  张磊则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仅仅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教师教育劳动过程当中生成,是用来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本质也是相同的,即都把教师职业道德概括为教师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指不管教师在社会上是作为一般人还是专业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个人道德层面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每个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以及履行其职责过程当中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人品格和修养。它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用怎样的思想态度去教育学生,用怎样的行为去待人接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尽职尽责。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概念,它有其基本外延,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中叙述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当然,这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部内涵,还应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与追求、职业良心、教师义务等等。

  二、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主要体现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中。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教师队伍当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对其进行修订,部分学者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身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 一) 从纵向角度来比较研究

  杜中兰、李天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所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叙述和说明,并且将四个规范进行比较,指出新规范具有六个特点,即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精神要求;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倡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自身职业修养; 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开拓了知识视野六个鲜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措施,坚持密切配合、双管齐下、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来践行师德规范。

  胡珠楠通过回顾 2000 年以来我国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发现其有六个趋势: 由理想趋向现实; 由他律趋向自律; 由统一趋向分层;由随意趋向科学; 由难行趋向可行; 由广泛趋向专一。指出这些趋向将通过把规范从内容、名称、对象等方面进行变革来推动其步入新台阶。

  ( 二) 将视角放在对新规范的全新解释

  严冬通过对当今师德发展现状的分析,说明了产生师德问题的原因,进而论述新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即 “爱”和 “责任”必须贯穿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并且颁布新规范有其必要性,因为它继承了我国优秀的师德传统,反映了社会对教师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要求。

  刘岚、李磊、朱娥聚焦于新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关爱”,用全新理念进行了解读,根据关爱程度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分为爱护、尊重、促进成长三个层次,指出关爱的理论基础,即符合新型学生观、师生观,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提出关爱的行动策略,即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 提高学生关爱生命的能力; 对学生尊重、接纳、理解、鼓励、欣赏、赞美。

  ( 三) 侧重对规范的反思

  崔素芹认为由于受儒家精英文化中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新规范本身存在困境,在此基础上,她进行了反思和建议: 首先,作为指导教师道德行为的规范,应考虑教师个人的道德水平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职业道德划分不同的层次; 其次,对教师的某些要求应当体现时代性,要与时俱进,加强法律制度的保障; 最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研究

  任何一种道德只要存在,对道德的相应评价就会应运而生。在我国,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普遍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以下简称规范)为标杆,教师的师德水平依靠规范来体现。实践表明,规范在发挥对师德的评价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建立全面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宁静在解释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说明了评价的标准之后,重点阐述了当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已经滞后,不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发展。第二,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角度来说,教师职业道德的动机与效果不一致,学校的管理注重对师德动机的评价,导致教师为学生成才的出发点是好的,却由于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当,反而带来了不好的效果。第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取向偏颇,重视奖惩性,忽略发展性评价。最后,整个师德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马琰琰、徐媛媛分析了当前师德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科学的师德评价应具备的特征,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科学评价机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在本土化研究的同时,吸收国外优秀教育理念,并且随着时代发展改革不断进行调整。其次,做好思想宣传,让评价工作得到理解支持,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功效。然后建立专门的由学校领导人负责统一安排的评价机构,防止评价工作流于形式。第四,利用观察、谈话、教师互评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信息反馈,将反馈结果变为教师具体的行为。

  王菊在对现阶段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师德评价体系提出了设想。首先,要制定具体可行的量化评价内容,可将内容设置为政治坚定。精心施教、潜心治学、用心育人、热爱集体,最好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指标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其次,确定参与师德评价的主体,用较科学的评价理论,以学生 60%、领导30% 、同事 10% 的比例进行公正评价。最后,通过树立典型,在校园内营造宽松健康的评价氛围,让广大师生自然而然受到感染并认同。

  四、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原因的研究

  ( 一)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阿拉坦巴根认为现代中小学教师道德缺失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座位排列有偿收费,一些教师利用班级管理职务之便,谋取不道德的利益; 二是教学有所保留,正常授课时故意蜻蜓点水,重点知识留在课外办辅导班; 三是在节假日被动或者主动向学生家长收礼; 四是为了自身工作效绩重点关注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 五是教育教学过程缺少生命意义,教师不能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甚至采用挖苦讽刺践踏学生的人格。

  郑凤、余建辉在结合对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调研的基础上,肯定了大多数教师能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但有些教师身上仍然存在问题。第一,少数教师敬业精神不足,仅仅把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职业信念开始动摇; 第二,部分教师缺乏育人意识,且专业素质不够硬,教学能力不足; 第三,一些教师存在上课打电话、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行为失范现象,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弱化; 第四,个别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合作意识不强; 第五,多数教师教育观念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造性。

  杨金国、薛艳格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几个突出表现。首先,热爱学生方面存在不尊重学生人格、不能平等对待学生等现象; 其次,在尊重家长方面存在不能及时和家长沟通的现象。在依法执教方面存在体罚、侵犯学生隐私等违法现象; 最后,在廉洁从教方面存在收礼、有偿座位排名等价值观扭曲的现象。

  ( 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

  杨浩通过指出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一些现象分析其原因。一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在制度规范上,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过于理想化、口号化,脱离现实,在实践中缺乏可操控性,同时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效能,缺少具体的指导性,显得空洞、教条; 另一方面,对教师职业的针对性不强,缺乏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特征不明显,多半以国家层面上的制度规范为主,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照搬文件,缺乏层次性和创新性。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行中,存在师德规范意识薄弱,师德教育重视不够,实际执行中充斥 “人治”思想和 “有法不依”现象,师德制度建设缺乏伦理精神,师德建设中缺少教师专业组织的参与四个问题。二是教师自我修养方面的问题。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正确看待和处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利用职位谋取私利,不尊重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甚至有违法犯罪行为。

  庞解文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研究》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迅速扩大,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身的道德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观因素也是造成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第一,中小学教师责任意识不强,不安于做教师。个别教师不满于自身岗位待遇,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不过硬,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出于各种原因,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很低,有些教师一味地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思进取; 第三,个别教师存在着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的行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小学教师师德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193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