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学习矛盾论心得

学习矛盾论心得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9 11:53:52 | 移动端:学习矛盾论心得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学习矛盾论心得篇1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 两种宇宙观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二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三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殊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个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9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在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已如上述。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进而研究矛盾诸方面

  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在人类历史中,存在着阶级的对抗,这是矛盾斗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在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互相矛盾着的两阶级,长期地并存于一个社会中,它们互相斗争着,但要待两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侯,双方才取外部对抗的形式,发展为革命。阶级社会中,由和平向战争的转化,也是如此。列宁说:对抗和矛盾截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这个公式。

  七 结论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 o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事物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侯,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侯,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学习矛盾论心得篇2

  值此伟人毛泽东诞辰之际,完成这篇读书笔记,向伟大的思想家毛泽东致敬。毛泽东在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本文旨在从哲学思想上解释毛泽东的《矛盾论》观点,以论证其正确性。

  从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来看,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首先给出的是事物的定义,然后去了解事物的一些性质,或者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性质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了解了事物的性质,那么就算我们把猫不叫做猫,叫做狗或是别的什么,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这是一种会抓老鼠的动物,我们就可以在实践中解决房子中有老鼠存在的问题。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离不开对事物性质的研究。

  对于事物的性质,无非是说事物是怎样的,它能做些什么。对于具有不同性质的同一种事物,我们会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矛盾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对于任何一种事物而言,往往更多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这些纷繁复杂的事物的种类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事实上,有不变部分的情况只限于人类规定,例如对于数字1的规定,在现实中,就连物理学中曾认为是必然不变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也是漏洞百出)事物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的部分,往往是经常发生变化的部分,尤其是存在对立的部分。

  要想了解矛盾,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矛盾本身究竟是什么。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冷和热是一对矛盾,快和慢是一对矛盾,大和小是一对矛盾,这些来自视觉和触觉的直接生理感受,就是我们认识矛盾的来源。

  同样的,一件事情的发生,即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我们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解决一些小的问题,才能把一件事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的问题也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物的性质做了一些改变,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从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说,如果一件事需要你去做,那么它就不是可以自然地顺利发生的,而是有一定阻力的,否则就不需要人去做功了。每一种阻力的来源和人克服阻力的过程,也是矛盾的组成部分。举例来说,我们如果要爬山,那么我们首先需要保证自己的身体维持健康,这与山顶稀薄的空气就是一个矛盾;人在运动的时候会渴,而山上可能没有水,这是一个矛盾;人要用两条腿和两只手来攀登,而山上可能会有一些地方特别陡峭,容易滑下来,这也是一个矛盾。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矛盾都是基于人本身的属性和作用对象的属性产生的,并不是空穴来风,因此,解决的办法也应当遵循事物本身的属性。

  在1937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毛泽东发表这样一篇演讲,无疑是切合了时代主题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与国民党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武装斗争,在斗争中牺牲了很多我们的革命同志。而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使我们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已不再是人民群众的主要问题,民族矛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代表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应当转变工作的方向,领导根据地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每次到了转移工作重心的时候,总有些同志思想上难以接受,因此需要《矛盾论》这样一篇文章向大家传达党的路线,反对党内教条主义。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辨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全书开篇提出,唯物辨证法作为认识世界方法论,根本性的理论是对立统一,也就是矛盾。因此,我们研究矛盾,首先要弄清楚一些哲学问题,也就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六个问题,构成了这本书的前六章。

  可以看出,两种宇宙观是对世界的认识,首先要有一种认识世界的正确观念,其次才能对矛盾进行解释;既然有了正确认识事物的观念,那么我们到处可以找到矛盾,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从而明白矛盾是什么;在不同的矛盾中,自然有一些矛盾是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一些是次要因素,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应对方案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全书的一个脉络,我们现在顺着这个思路,对这本书进行一个深层次的剖析。

  两种宇宙观

  在这一章中,作者主要讲述了形而上学世界观和辨证法世界观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区别,并阐述了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是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同样的事物。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解释,通常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说明,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发展的观点。因此,这种世界观不能解释事物发生质变的原因。

  在历史上,由于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时间跨度和深刻程度有限,为了解释自然,创立了形而上学的学说。事物发生量变的过程,是容易观测的,易于控制的,因此是人们最先认识到的变化过程,这符合由简单到深入的人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在很多只有量变的情况中,它可以指导人们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满足人们的一定需求,因此形而上学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然而,当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深入以及时间和空间的范围的延伸,逐渐意识到了事物的任何性质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种特性都只是在一个限定好的范围内才能保持,在满足一定的外部条件时,都可以进行转化。那么这种转化,已经不属于外部强加于这种事物的特征,而是这种事物本身就有的性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唯物辨证法可以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形而上学逐渐被唯物辨证法所取代也就是必然的了。因此,事物的对立统一也就成为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矛盾论心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08528.html
推荐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