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9年度《感动中国》主持词及颁奖词文稿

2019年度《感动中国》主持词及颁奖词文稿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05-24 18:30:58 | 移动端:2019年度《感动中国》主持词及颁奖词文稿

2019年度《感动中国》主持词及颁奖词文稿

  敬一丹:观众朋友,这里是《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这是我们第18次迎来《感动中国》。 白岩松:从2002年到2020年,《感动中国》已经走过了18年的路程,如果它是一个人,18岁成年了,但是对于《感动中国》来说,却始终在成长。春天播种,四季收获。 敬一丹:我们在这里端详着2019年的背影,一些事色彩纷呈,那些数字滚动跳跃,那些热词还在流行,而那些人给我们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痕迹,这一年因他们而不同。 白岩松:这是一个注定与历史紧密相连的年份,然而,回望过去,我们走过的18年《感动中国》的路程,简直就是一瞬间。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一位守护历史的人。 配音:57年前第一次到敦煌的樊锦诗对敦煌就是这样的印象。1962年,樊锦诗作为北大考古专业学生到敦煌实习,因严重水土不服导致根本无法工作,不得不提前结束实习,回家乡上海调养身体。1963年,樊锦诗毕业,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敦煌急需专业学考古的人,她被北大分配到莫高窟工作。一个祖籍杭州,长在上海的江南女子只有让自己慢慢适应大西北戈壁荒滩的生活。点油灯睡土炕,进城要走几个小时,半夜老鼠掉到枕头上之后,掸掸土继续睡。 到敦煌4年后,樊锦诗与北大同班同学彭金章结婚,之后开始两地分居。1968年,樊锦诗在敦煌生下了自己第一个孩子。彭金章从武汉赶到敦煌,已经是孩子出生几天以后了。陪同樊锦诗10天后,彭金章因为工作需要,又回到武汉。寒来暑往,岁月更迭,从25岁到48岁这23年时间,樊锦诗在敦煌,彭金章在武汉,聚少离多。两个孩子也都在敦煌度过童年,之后分别送到上海、河北的亲戚家寄养,大了再送到武汉。为了保护敦煌,樊锦诗一家付出了很多。 从上世纪末开始,旅游事业高歌猛进。90年代开始,作为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的樊锦诗,就一直在推动“数字敦煌”。一方面利用数字档案开发数字电影,使游客可以“窟外看窟”,以疏导游客减轻洞窟开放压力,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开发旅游。而更重要的是把敦煌所有文物信息数字化,以便让后代永续利用。在她的带动下,敦煌的保护与研究都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突出贡献的樊锦诗,2019年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称号。 81岁的樊锦诗,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她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 白岩松: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樊锦诗的颁奖辞。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樊锦诗。 敬一丹:如果说樊锦诗老师的故事充满了从前,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刚刚。他满了18岁,刚刚成年,目光中还有少年的光芒;刚刚他放下吉他,那吉他好像还有余音;刚刚他给妻子孩子做了一顿热饭……然而,一声召唤,这些刚刚都消失在瞬间。 配音:2019年初,受干旱气候影响,四川省大凉山地区森林火灾频发。自(2019年)春节之后,森林消防西昌大队的广大指战员连续转战16个火场,扑灭火线20余公里。3月30号,刚刚回到队里休整不到一天,深夜西昌大队又接到了新的命令。当时四中队中队长张浩正赶上半个月一次的轮休,回家陪陪家人。报道员代晋恺一直承担大队的新闻采写任务,接到火警,代晋恺立即做好出发准备。西昌大队紧急集结,连夜向发生火灾的凉山州木里县原始林区进化。这次出征看似和往常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教导员赵万坤是第108次灭火。张浩是第41次。41名指战员行车7个小时,又翻越山岭6个小时到达海拔3800米的山头。 火情刻不容缓,31号下午3点,按照部署,胡显禄先行带领第一支10人小分队赶往山下烟点探查,代晋恺就在其中,路上他还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第一队队员到达火场后,顶着高温炙烤打灭了多个火点。同时,由赵万坤率领的第二分队和当地干部群众正在紧急赶来增援的路上。就在这时,第一小队突然发现了意外的险情。 然而,就在他们撤出没多远,风力突然加大,林火瞬间爆燃起来。大火随着上山风仅仅一分钟将整个山谷点燃。两个分队的消防队员瞬间被大火吞噬,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土烧焦树烧死,呼唤战友的声音一次次响彻山谷,没有回音。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了扑火勇士的遗体,27名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不幸壮烈牺牲。痛失患难与共的战友兄弟,一起出征却没能活着一起回家。 大队营区的笑脸墙上,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笑容灿烂,牺牲指战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王佛军只有18岁,平时他最喜欢拉着老兵讲火场故事,还说以后要把自己的故事也讲给新兵听。张浩的父母身患癌症,家务全靠妻子承担,张浩本想稍稍弥补一下对家人的愧疚,但接到命令的他没有犹豫,随即穿上战友送来的防火服。张浩留给妻子最后的画面就是那个“中国森林消防”的坚毅背影。 为有牺牲多壮志,为国捐躯重如山。 有一种牺牲比自己赴死更令人肝肠寸断。刚刚退休的刘佰利当了一辈子森林消防员,他唯一的儿子刘代旭是在父亲的鼓励下报考了森林消防学校。刘佰利十分清楚火场的危险,却未料到生离死别如此猝不及防。 代晋恺也在牺牲的名单里,妈妈知道儿子总是跟在最前沿,用相机记录着真实的打火战斗状态。儿子说,他想让更多人走进森林深处,了解战友们在和平年代的默默坚守,能看看他们脚底手心的血泡和满身烟尘站在青山里的微笑。 听,森林消防西昌大队又响起了你们都曾立下的誓言,为保卫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付出自己的一切。 让我们记住这31位扑火勇士的名字,你们将化为春泥,永远守护这大地青山。 敬一丹:让我们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扑火勇士致敬。 敬一丹: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的颁奖辞。 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 敬一丹:观众朋友您现在收看的是《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接下来,我们要走近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有轰轰烈烈的战斗,也有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深藏功名的背后是怎样的人生?是怎样的初心? 配音:2018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1950年,为了表彰在解放大西北中做出贡献的人民解放军官兵,部队决定颁发人民功臣奖章。凡是在解放大西北战争中评为大功特等功者,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来送资料的张富清的儿子也惊呆了,如果不是这次信息采集,他也从未见过父亲的这些军功章。 60多年来,张富清从未对身边人说过他立下的战功,家里人只知道他当过兵,是一名普通的退役军人。 1924年张富清出生在陕西汉中市洋县。1948年,24岁的张富清加入西北野战军,在二纵359旅当战士,这一年他参加了永丰战役。11月27日拂晓,张富清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率先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城墙,在双方密集火力交锋中逼近了敌人的碉堡。战斗持续到天亮,永丰城被收复,张富清炸毁了敌人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弹药四箱,但自己也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张富清死里逃生,但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不幸牺牲了。 永丰战役,张富清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继永丰战役之后,张富清还参加了壶梯山战役,东马村战斗,临皋战斗,两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除了特等功,还3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 1955年,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面临退役转业的人生转折,听说湖北恩施条件艰苦,急缺干部,他选择留在这里,而且选择了最偏远最贫困的来凤县。张富清先后就职于县粮食局,卯洞公社,县建设银行,无论时间多久远,来凤人都记得这个外乡的好干部。那些年,张富清一家生活清苦,除了患病的大女儿,其他三个孩子放了学就去拣煤块,拾柴火,背石头,打辣椒。孩子长大了,没有一个依靠父亲的关系找过工作,孙子辈现在大多数都在做临时工。 张富清是离休干部,享受全额医疗保障,做白内障手术,他听说同病房的群众用的晶体更便宜,坚持换成了一样的。 2019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全国退伍军人工作会议全体代表时,与老英雄张富清亲切握手,俯身问候。 敬一丹: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张富清的颁奖辞。 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张富清。 敬一丹:在困境中人们在寻求出路的时候,就会想到一个词,方舟。有一个中国人,他的名字就叫作方舟,那真是人如其名。 配音:糖丸,甜甜凉凉的味道沉淀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孩子们觉得它是好吃的糖,家长们知道他是防病的药。这种疾病就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它可能在一夜之间使患者手脚不能动弹,甚至危及生命,严重的后遗症还会导致残疾。 人类与脊髓灰质炎之间的战争由来已久,在近代,欧洲,北美,澳洲,曾先后成为脊灰重灾区。1955年中国南通爆发脊灰疫情,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数为儿童,其中死亡466人。此后,疫情逐渐向上海,青岛,南宁等地区蔓延。由于当时这种病无药可医,也没有疫苗可用,严重的疫情令人闻之色变。 1959年,33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前往苏联考察,为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寻找破解脊灰疫情的良方。死疫苗要分四次注射接种,不仅价格昂贵,还要由专业人员操作,以当时的国力难以做到。在考察中,顾方舟得知有一种脊灰活疫苗刚刚研发成功,活疫苗只需口服使用方便,成本也只有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由于安全性尚未通过试验,还没有国家实际使用过。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随后成立,顾方舟担任组长。首批试生产疫苗很快在北京诞生,并且通过了动物试验。而人体试验是疫苗能否正式投产的关键。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做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观察期过后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由于成年人大多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因此必须经过小儿试服才能验证疫苗的安全性,那么要找谁的孩子来做试验呢?1960年的一天,顾方舟亲手给自己还不到一岁的儿子喂下了一份疫苗试剂。在顾方舟的带动下,组里的其他同事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最终确认,所有服下疫苗的孩子安然无恙。 1960年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然而,顾方舟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液体疫苗在运输,保存,使用等环节门槛太高,难以覆盖广大农村地区。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的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 从1962年起,一颗颗糖丸运往全国各地。在针对脊灰的国家行动中,糖丸屡立功勋,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那一年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在证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1957年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2019年1月2日,92岁的糖丸爷爷顾方舟与世长辞。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仍然心系国家的卫生事业,当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探望他时,老人已几乎睁不开眼,他紧紧抓住后辈的手,留下最后的遗言。 一颗糖丸,护佑几代中国人健康成长。鞠躬尽瘁,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片赤诚。2019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敬一丹: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顾方舟的颁奖辞。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顾方舟。 白岩松:或许我们该用这样一句话介绍下一位出场者:黑色的眼睛只给她带来了黑夜,但是她却依然寻找光明。 配音:她叫朱丽华,今年62岁,浙江嘉兴人。18岁时,因为意外事故双目失明。这天,朱丽华前往银行,给嘉兴市慈善总会汇一笔捐款。这40万元捐款,只是朱丽华多次慈善捐款中的一笔。当一个盲人,因为巨额捐款走进大众视野,人们开始去了解她不寻常的故事。 18岁是朱丽华人生的分水岭,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沉浸在苦痛之中。1983年,朱丽华在收音机里听到了张海迪的故事,把朱丽华感动了,也把她唤醒了。只要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一直不敢见人的朱丽华决心走出家门。1985年,朱丽华参加了浙江省举办的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学成之后,嘉兴市福利院给她安排了工作。在这里,她开始用推拿技术为福利院的脑瘫孩子治疗。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让她无比欣慰。 1991年,福利院为朱丽华安排一处诊所让她经营,同时,她也多了一个身份:师傅。而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朱丽华对招收的徒弟一律免收学费,免费安排吃住。在这个大家庭里,先后有100多人学到手艺,找到谋生的道路。 1998年,朱丽华获得了中医师资格。在她身上,有越来越多的能量在积聚,她把这些能量都回馈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当她得知有一些孩子因贫困失学,朱丽华决定出一份力。捐资助学的脚步再也没有停止,一笔笔捐款汇入慈善总会。从1991年到2019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共有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而这些钱是朱丽华诊所几乎全部的利润。 当选为嘉兴市盲协主席的朱丽华见到了心中的榜样张海迪,那一刻,朱丽华谈起了当年广播里的那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她也告诉海迪姐姐,自己一直在努力。 白岩松: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丽华的颁奖辞。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朱丽华。 白岩松:2019年12月20号,澳门回归20周年。这一天之前包括这一天,很多的媒体和很多的人,都要去澳门的一所中学拍升国旗。不过,这所中学升起五星红旗,可不只是二十年前澳门回归的时候,而是开始于70年前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这该是怎样一所中学?又该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呢? 配音:每逢国庆和校庆,澳门濠江中学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70年来从未间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老校长杜岚带领全校师生在濠江中学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当时,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澳葡当局百般阻挠。为了能在这一天准时升起这面五星红旗,杜岚特意请人到祖国内地给五星红旗拍照,自己掏钱买来红布和黄布,以照片为样板,连夜缝制。当时澳门黑恶势力和国民党残余曾威胁,谁敢亲共,万人坑就是归宿。为此,亲朋好友曾劝阻杜岚别冒险升旗,但杜岚斩钉截铁地说,怕什么,大不了杀我的头。针对澳葡官员只允许升旗一天的要求,杜岚毫不退让。1947年,杜岚接任濠江中学校长,她始终坚持爱国教育,赢得澳门各界的敬重。 199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校长拄着拐杖来参加升旗仪式。 内地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澳门与内地交流时的语言障碍,杜岚力排众议,率先在濠江中学推广普通话。直到88岁,杜岚才将手中的接力棒传给女婿尤端阳。 为了让濠江中学流淌几代人的爱国血液得到延续,尤端阳从幼稚园开始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将宪法和基本法纳入学校公民教育的课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尤端阳提议,澳门的语文教材应该使用内地版本的教材。在他的努力下,濠江中学率先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在澳门回归后的20年里,濠江中学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爱国情怀也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如今,74岁的尤端阳依然坚守在讲台,给孩子们上书法课。 白岩松: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杜岚、尤端阳的颁奖辞。 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离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杜岚、尤端阳。 敬一丹:世界这么纷繁,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对大事,都需要判断是非,都需要仰望未来。接下来我们走近她,她大事看得清,是非辨得清,未来想得清。就像她名字里那个清,清清楚楚的清。 配音:2019年9月10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2届会议在日内瓦召开,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的主席何超琼,监察顾问伍淑清在会场内外告诉世界真实的香港。她们的演讲随即遭到了乱港分子的攻击,甚至威胁她们的家庭和事业。 这次演讲,伍淑清揭露了香港骚乱的真相,指出极端示威者举着“人权”大旗,破坏公物,使用暴力对警察及市民造成身体伤害。当乱港分子煽动涉世未深的学生罢课,伍淑清随即义正辞严阻止学生罢课,这一切导致其家族企业的美心集团旗下的几百家店铺不断遭到香港暴徒破坏,损失惨重。 伍淑清出生在香港,上小学时,来自北京的中文老师教他们中国历史和古文。伍淑清说,那个时候的教育影响了自己的一生。1978年12月,伍淑清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实现了学生时代的梦想。她依然清晰地记得到达大熊猫故乡四川省的心情:“像是一个浪迹天涯海角的游客,到处搜寻长久失落的珍宝,我终于在四川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和作为中国人的感受。” 1979年,伍淑清的父亲和中国民航总局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伍淑清也因此被大家称为“001小姐”。伍淑清说,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怎样才是爱国,这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早在1986年,她就指出,重要的是有关的教育部门必须紧密联系,给青年一代灌输以中国人为荣的意识。作为3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伍淑清多次提案呼吁加强香港的国民教育,增强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和归属感。 2000年,伍淑清成立了中华基金中学,因为担忧当代香港青年在成长中因缺乏国家观念而被误导被利用,伍淑清邀请了多位有心人编写了《国史百闻》,介绍近代100宗历史事件,同时专门培养能够教授中国历史的老师,目的是要让香港的年轻人了解香港和国家是不可分的。 从1997年开始,伍淑清捐资上千万港元组织师生去内地和国外考察。每次出国,伍淑清都会安排学生到当地的中国使领馆拜会,在国旗下让大家跟着大使唱国歌,让学生们知道出了国,为他们提供保护的是中国的使领馆。 40多年来,伍氏家族为内地教育文化事业捐资超过2亿港元,而伍淑清本人穿梭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不同城市之间3000多次,亲力亲为帮扶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敬一丹: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伍淑清的颁奖辞。 四十年前,你说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后,你说有些事必须做!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超越港岛的远见,不让须眉的担当。爱青年,更爱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伍淑清。 白岩松: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有这样的一位年轻人,却将自己三十岁的生命永远地站立在了扶贫的道路上。 配音:2019年6月16日夜里至17日凌晨,一场强降雨席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持续的暴雨引发山洪,淹没了狭窄的山路。这时,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因为惦记村里的防汛工作和群众安危,决定连夜赶回百坭村。 这是6月17日凌晨一点左右,黄文秀回村途中遭遇山洪时用手机拍摄的画面。在向哥哥发出这些微信后,黄文秀就失去了联系。受暴雨影响,这里短短2.5公里的路途,竟发生了三处塌方。6月18日上午11点32分,救援人员在凌云县下游河道发现了黄文秀的遗体。这位年仅30岁,风华正茂的“百坭村第一书记”,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黄文秀是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硕士毕业生。毕业那年,黄文秀收到了很多工作邀约,有的许诺户口住房补贴待遇,有的许诺高薪。然而,面对着精彩的世界,这个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女孩,却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她决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 黄文秀的家位于百色市田阳县,尚未装修的砖房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黄文秀的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常年吃药,父亲肝癌晚期,做过两次大手术,家庭十分困难。学生时代,黄文秀正是靠着扶贫资助才得以继续学业。从那时起,黄文秀的心底埋下了温暖的火种,她始终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回报这片土地,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贫困群众。这一次,她义无反顾地踏上返乡扶贫路。 为了帮村民甩掉穷帽子,黄文秀找来农业技术员传授技术,培养致富带头人,又想办法为村里修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蓄水池。经过一年的努力,百坭村的路通了,灯亮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开了,产业旺了。全村103户贫困户,有88户418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了2.71%。百坭人心中通往小康的路,也终于亮堂了。 黄文秀的书桌上摆放着两本驻村日记和一本关于长征的书,叫《西行漫记》。在她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她把扶贫工作当成了她心中的长征。“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这是黄文秀生前发的一条朋友圈。那天,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 白岩松: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黄文秀的颁奖辞。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黄文秀。

  敬一丹:咱们中国人彼此不见外的时候,会互相称呼小张,小李,老王,老赵……对老外呢,也会不见外的称呼老外。那30年前有一个小老外,小潘来到了中国,他在中国一住就是30年,小潘变成了老潘。 配音:这些从中国厦门寄往大洋彼岸的信共有1500多封,它们讲述的是同一个主题——中国。写信的人叫潘维廉,他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 潘维廉和中国的缘分始于1976年。那年,他作为美国空军士兵,被派往中国台湾,20岁的他很快对海峡另一边的中国大陆产生了兴趣。1980年,潘维廉退伍,8年后,32岁的他卖掉自己的公司,举家搬来中国,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在他厦门的家里,最醒目的就是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图册和书籍。 每个月,老潘都会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写信,他的厦门故事真实生动,又幽默风趣,逐渐被亲朋好友们流传开来,在大洋彼岸有了几千名读者。但在1992年,一件让潘维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1994年那次自驾游时间长达三个月,沿途经过了全国一半的省份。一路上,潘维廉特别关注对宁夏青海等西部贫困地区的走访,这让他对厦门和福建之外的中国有了更深层次,更为真实的了解。这次经历也让潘维廉的写作风格有了改变,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在书信和文章中与人辩论,而是用更客观的笔触如实记录和传播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2018年底,潘维廉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中英文版出版发行,书里汇集了他从1988年开始写给亲友的47封信件。他把这本书寄给了曾经鼓励他写书的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新年之际,潘维廉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给他的回信。信中提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这些年你热情的为厦门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 2019年暑假,潘维廉又一次出发了。他带着厦门大学的一些老师和学生,沿着25年前的自驾线路,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2万多公里的重走中国行。 从32岁到63岁,从求学厦门到走遍中国,从写信到写书,潘维廉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写作计划也越来越多。5年后,他将开始第三次中国行,老潘正期待着下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在眼前徐徐展开。 敬一丹: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潘维廉的颁奖辞。 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潘维廉。 敬一丹:有这样一个群体,我们中国几代人都能讲出她们的故事,都能叫出她们其中很多人的名字。90后、00后会说,她们有一种点燃青春的力量。70后、80后会说,她鼓舞了我,使得我今天有了这样的模样。而50后、60后呢?他们会说她们是我的偶像,也是我的孩子的偶像,她是我们共同的偶像。 配音:201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队伍像一片欢乐的海洋。当“祖国万岁”花车出现时,现场观众发出热烈欢呼。站在花车上的是两天前刚刚夺得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 本届世界杯,中国队以卫冕冠军的身份出战。9月14日出战横滨,中国队横扫俄罗斯和日本队,前五场一局未失。转战札幌,中国队3:2击退巴西队的挑战,3:0完胜美国队。决战大阪,中国队连克两大欧洲劲敌荷兰和塞尔维亚队,提前一轮锁定冠军奖杯。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主教练郎平在接受采访时几度哽咽。 随着中国队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的冠军奖杯,这支中国体育的王者之师在世界排球三大赛上冠军杯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个。1951年新中国第一代女排成立以来,近70年的风雨历程,十次世界大赛冠军奖杯的背后是一代代排球人的努力和坚守。 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气势如虹,七战全胜,首次荣膺世界冠军,实现中国三大球的历史性突破。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造了世界大赛五连冠的奇迹。 1986年亚运会夺冠之后,随着一批老队员的退役,中国女排进入漫长的调整期。此后将近15年的时间里,中国女排没能再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面对逆境女排从不低头服输。主教练郎平三次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选择回归。与郎平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陈忠和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排球人。 要想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中国女排的成绩是靠队员们日复一日,脚踏实地,刻苦训练获得的。长期的艰苦训练给很多队员留下伤病。赛场上遇到再强的对手,意志也不能输,凭着这种精神,中国女排逐渐走出低谷,重回巅峰。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中国女排对阵俄罗斯女排,在先负两局的情况下,以超强的意志力实现惊天逆转,时隔20年再次问鼎奥运冠军。从默默无闻到登顶夺冠,从身处逆境到重回世界之巅。中国女排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坚韧不拔,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80年代初,“女排精神”激发了人们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巨大热情。30多年后的今天,“女排精神”依然让国人心潮澎湃。 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表示:“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敬一丹: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中国女排的颁奖辞。 几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中国女排。 白岩松:为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了1949年一直到2019年这70年的路程,有多少人在努力地拼搏着。 配音: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中国梦一路走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敬一丹:《感动中国》2019年度特别致敬,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9年度《感动中国》主持词及颁奖词文稿》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9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