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优质公文 > 读书笔记 英格兰“战国”650年

读书笔记 英格兰“战国”650年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9-17 23:29:12 | 移动端:读书笔记 英格兰“战国”650年

读书笔记 英格兰“战国”650年

  序言

  最近,我一直想写点“正经”的东西,好练练笔,维持一下写作的状态。思来想去,决定先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这本书的读后感下手。

  放假之前,应邀就这本书谈了谈英国的古代史。说实话,这本书的写法其实对我国读者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如果我们跟一个北京人说,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如何如何,他可能并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你要跟他说,英国某郡某市某修道院的某个主教是某个国王和他某任妻子的私生子,我估计他就会把这本书扔掉了……而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特别是前几章时,你一直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你必须时刻记得每一个提到过的郡和城市所在的位置,并且要仔细记忆并区分那些名字相近甚至完全一样的英国古人,否则的话,这些陌生的人名地名很快就会混为一谈。并且由于这本书没有专有名词索引,你根本没法回溯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曾经在哪里出现过……

  英国古代史虽然非我所长,但之前好歹硬着头皮把书仔细看了看,也补查了不少资料。于是决定趁此机会做一个整理,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410年正是东晋末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正在率军北伐,为改朝换代做准备。1066年则是北宋王安石变法前夕。其间,我国跨越了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直到北宋的漫长时期,而英国也经历漫长的“战国”时代。而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于英格兰的塑造,正是在这个650多年中一点一点完成的。(注:文中有BUG三处,欢迎读者一起来互动找茬~=v=~)

  崩裂之前的布列塔尼亚

  公元41年,罗马皇帝卡利古拉遇刺身亡,姗姗来迟的卫队展开了报复性屠杀,许多王宫贵胄也受到牵连。在这起风波中,老皇叔克劳迪乌斯躲在自己的宫殿中瑟瑟发抖,但他最终还是被卫队揪了出来——并被推上了帝位。

  克劳狄乌斯是一位连续在两朝不受待见的皇室贵胄,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他没有什么从政经验,更是了无尺寸之功。如今被骤然推上帝位,主弱臣强,老头子开始思考如何幸存下来。他环顾了一下帝国的版图,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遥远的不列颠。

  早在一百年前,凯撒就曾两征不列颠,并依靠归顺的凯尔特部落,在当地建立起了羁縻统治。这种间接统治并不稳固,但罗马人也一直没工夫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拖就拖到了公元43年。克劳迪乌斯决定征服不列颠,建功立威,来赚取更多的资本。同年,帝国进军不列颠,并在当地建立了布列塔尼亚行省,而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罗马人对今天英格兰和威尔士一带建立起了有效控制,并和苏格兰人在北方长期保持着边境均势。

  时间一晃,公元410年,罗马人对不列颠的统治戛然而止。江河日下的帝国饱受内忧外患,决定放弃这块遥远的边陲之地。罗马撤军打破了行省与苏格兰之间的南北平衡。行省人为了抵御苏格兰人,错误地决定从欧洲大陆雇佣日耳曼佣兵。这一引狼入室的举动,开启了当地的“战国时代”。

  渗透与混战:日耳曼人来了

  日耳曼人是罗马帝国北部蛮夷诸部的统称,到5世纪初,他们越来越多地越过帝国北境,给这个衰落的帝国不断平添新的伤口。起家于今天德国西北部的撒克逊人就是日耳曼人中的一部。他们在449年率先应邀来到不列颠,然后发现欺负行省人比对抗苏格兰人更加划算,便开始招呼更多的同胞前来虐菜。很快,埃塞克斯,苏塞克斯,以及今天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就落入了萨克逊人手中。来自于丹麦的盎格鲁人占领了英格兰的中部和北部,而另一伙来自丹麦的朱特人则占领了肯特和怀特岛。一部分行省遗民在交战过程中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西部的群山中才站稳了脚跟,他们以威尔士人(源于盖尔语中的“罗马人”)自居,也暗示了自己和帝国之间的关联。

  在最初的一百年当中,日耳曼人在不列颠建立起一系列定居点,并以之为中心,开始向四周进行扩张。当地人很快被日耳曼人同化,罗马遗风迅速衰退。今天我们常常听说英国人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后裔,事实上英格兰一词本意也正是“盎格鲁人的土地”。这伙侵略者与之前(罗马人)或之后(丹麦人)的侵略者相比,给当地留下了太深刻的烙印。

  从诸国乱斗到三国争霸:诺森布里亚,麦西亚与韦塞克斯

  以日耳曼定居点的发育为中心,在英格兰逐渐形成了列国林立的局面。到6世纪后期,宗教与世俗的两条冲突线索,将英格兰的历史推向了新的阶段。在宗教领域,罗马时期已经完成基督教化的英格兰,如今被日耳曼人插满了北欧诸神的祭坛。到6世纪后期,来自罗马、法国与爱尔兰的传教士们分头潜入各个王国,与这些反复无常的异教国王展开了长期的斗争。而在世俗领域,随着日耳曼诸国的不断坐大,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剧。

  7世纪初,英格兰北部的两个小国合并成了诺森布里亚,国力大增,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张到了苏格兰和威尔士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奥斯瓦尔德国王在位期间,他在664年的宗教会议上对英格兰各派基督教进行了协调,确立了罗马教廷的领导地位。之后才有了668年大主教西奥多空降英格兰,推动英格兰各支部的教会组织建设。在整个7世纪,诺森布里亚都在不断尝试争夺不列颠的霸权。虽然每一次努力最终都被南方各国联手破坏,但英格兰的“大混乱”时代过去了,开始进入了大国争霸轮流坐庄的时期。

  与半吊子的诺森布里亚相比,8世纪见证了麦西亚的百年霸业。在8世纪上半叶,英格兰东南部逐步沦为麦西亚的控制范围。而到757年奥法继位之后,诺森布里亚和西南部的韦塞克斯两大国也先后沦为麦西亚的附庸。奥法对麦西亚的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一方面,他是一名优秀的英格兰建设者。他交好罗马教廷,大力推动国内的宗教、文化、艺术事业;他和查理曼称兄道弟,推动海峡两岸的经贸发展;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国内的基础设施和军事力量,为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做了不少实事。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政治手段极其强硬的暴君。可能对其统治造成威胁的政敌,几乎都被毫不留情地铲除了,同时他也以同样的方式,试图为将来儿子的统治扫清障碍。但讽刺的是,在奥法去世后几个月,他的儿子也就随他而去,麦西亚的国运也走到了尽头。

  825年,韦塞克斯击败麦西亚,大有取而代之之势。然而,对于韦塞克斯来说,此时并不是建立霸业的很好时机。当时,一波接一波的丹麦人正在不断向不列颠发起冲击。9世纪中叶,丹麦人已经占领了诺森布里亚的大片领土,并在麦西亚建立起了傀儡政权,除了韦塞克斯之外,整个英格兰几乎已经全境沦陷了。到了878年,一支丹麦军队直接攻入了韦塞克斯领土。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关头,韦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在878年的艾丁顿战役中击败了丹麦人,吹响了反攻的号角。881年,麦西亚的傀儡国王兵败投降;886年,韦塞克斯攻占伦敦;在893到896年间,他们再次打退了丹麦人的入侵。阿尔弗雷德在后世的史书中被称颂为“大帝”,在很大程度上当然要归功于他对盎格鲁萨克逊英格兰的再造之功。但同时,他和奥斯瓦尔德以及奥法一样,也是一个宗教文化的大力赞助者。在他的统治下,民众的识字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有一批当时的精英学者聚集在他麾下,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传世之作,将英格兰代入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

  在900年阿尔弗雷德去世之后,继位的爱德华延续了父亲的武功。910年,爱德华在泰特豪尔战役中大败丹麦人,展开了对丹麦人的进一步反攻。912年,他们占领了埃塞克斯和赫特福德的部分地区;914年,贝德福德和北安普顿部分地区投降;916年,莫尔登投降;917年,占领德比和科尔切斯特;918年,控制麦西亚,威尔士归顺;919年,他进一步占领了塞沃尔,曼彻斯特和诺丁汉;到920年,诺森布里亚和苏格兰相继投降,一统不列颠的伟业,似乎要在爱德华手中首次实现了。

  从拼图王国到统一王国:“始皇帝”埃德加

  其实,爱德华建立起的“统一”王国,不过是一个基于政治均势的脆弱联合体,是各方长期势力政治军事博弈暂时平衡的不稳定产物。而这一点在924年爱德华去世时被充分暴露了出来。他的两个儿子在不同势力的支持下争夺王位。这种局面在之前曾反复发生,而在924年到959年间,韦塞克斯先后换了4位国王,而在每次王位交接的过程中,争夺王位与地方离心的状况都还反复发生。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959年埃德加继位。

  和许多伟大的先辈一样,埃德加也是宗教和文化艺术发展的推动者,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教会的复兴,修复教堂,开展宗教节日,努力把全英格兰打造成一个内部高度认同的基督教文化圈。除了“书同文”,他还干起了“车同轨”的事儿,他把韦塞克斯的“郡(没有县)制”推广到了英格兰全境,用统一高效的行政体系取代了各王国的旧制。975年,埃德加英年早逝,年仅32岁。但就是在他统治的短短十几年中,把英格兰内部族群认同以及领土主权完整深深地烙在了人民的心目当中。

  埃德加对盎格鲁萨克逊社会的整合,也要归功于丹麦人的消停。在10世纪,丹麦入侵的暂停给英格兰带来了一个发展的窗口期。尽管每次王位交替时英格兰都会陷入一阵混乱,但从长期角度来看,韦塞克斯诸王在1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维系着对英格兰全境的有效控制。但这个窗口期在10世纪末关闭了。

  丹麦入侵与丹麦王朝

  991年的莫尔登战役开启了新一轮的大规模丹麦入侵。时任英国国王的埃塞尔雷德不断加大军费投入,试图对抗丹麦人,但每次都打不过,于是不得不募集更多的赔偿款委曲求和。但这些喂不饱的狼很快又会卷土重来,把英国人打得财政见了底。绝望的埃塞尔雷德将英国的灾难归结于自己年轻时的荒唐,开始更多地修复教堂,展现出更高的宗教热情,指望上帝站在自己这一边。但结果只是继续被丹麦人揍得鼻青脸肿。到11世纪初,越来越多的英国军队不再抵抗丹麦人,一场饥荒更是让英国社会雪上加霜,在这个过程中,恼羞成怒的国王开始下令屠杀国内的丹麦人,降罪于身边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并试图制订强制性的祈祷和禁食措施来祈求上帝的宽恕。当然,这些歪招并没有什么卵用。随着丹麦国王斯韦恩御驾亲征,埃塞尔雷德逃亡诺曼底,英格兰投降。

  1014年,斯韦恩意外去世,给了埃塞尔雷德翻盘的机会。教会也在撺掇他重回英格兰,恢复旧日的荣光。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的大儿子去世了。为了争夺王位继承权,剩下的两个孩子内斗浇灭了他最后的希望。小儿子伊德里克为了扳倒自己的二哥,投靠了斯韦恩的继承人克努特。1016年,埃塞尔雷德去世,卷土重来的克努特再度完成了对英格兰的征服。而包括伊德里克在内,大批英格兰旧贵族惨遭血洗。当年撺掇埃塞尔雷德翻盘的大主教,如今表示愿意在上帝的帮助下继续为国家效劳。在大主教的帮助下,克努特顺利皈依基督教,并在1027年光荣的宣布,自己是英格兰、丹麦、挪威以及部分瑞典的国王。

  忏悔者爱德华: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的尾声

  过去英格兰历史上王位交接时所发生过的混乱,在克努特大帝去世时也同样发生了。哈罗德和哈德克努特这对异母兄弟的斗争,动摇了丹麦人在英格兰的统治。哈德克努特笑到了最后,但同时也执政过程中证明自己根本不适合当国王。他曾把竞争对手的尸骸从墓地里挖出来扔进了泰晤士河,也曾因为伍斯特郡有人抗税而把全郡夷为平地。1041年,当哈德克努特病入膏肓之际,温彻斯特主教和权臣戈德温伯爵联手,将前任英国国王埃塞尔雷德(1016年死于克努特征服期间的那一位)而儿子爱德华从流放中召回,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

  1042年,爱德华回国,同年哈德克努特去世,爱德华继承王位。但他虽然名义上是英国的国王,实际上却是三大诸侯架空的傀儡。首先,是韦塞克斯的戈德温伯爵。戈德温家族并非传统高门,而是丹麦人在血洗了传统英国贵族后,拔擢起来的盎格鲁萨克逊暴发户。他们家在丹麦征服时期权倾朝野,替国王干过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并曾涉嫌谋杀爱德华的哥哥。其次,北方诺森布里亚的伯爵西沃德是丹麦人。他将丹麦人原始野蛮的严刑峻法搬到了诺森布里亚,用高压统治维系着当地的和平。最后,是掌管麦西亚的利奥弗里克。这个家族是盎格鲁萨克逊传统贵族中的幸存者,躲过了克努特的屠杀。在整个爱德华朝,诺森布里亚和麦西亚一直在试图影响国王,以削弱戈德温家族的势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两家的领土不断遭到戈德温家族的蚕食。

  1051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去世,继任者的人选问题引发了国王与戈德温家族之间的公开冲突。戈德温被指控当年曾杀害过国王的哥哥,如今还想谋害国王。针对这一指控,戈德温一家分头流亡海外,避免了与国王正面对抗,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他们卷土重来。此时,更多的军队站在了伯爵一方,而国王军也不愿意展开内战。伯爵声称自己无罪,很快恢复了财产和官职,而国王的近臣则遭到了一轮大换血。国王彻底放弃了抵抗。

  1052年,戈德温去世,其子哈罗德继承爵位,把持朝纲。1055年,西沃德伯爵去世,诺森布里亚落入了戈德温家族的托斯蒂格手中。1057年,利奥弗里克伯爵去世,其子埃尔夫加虽然继承了爵位,但被迫把东盎格利亚交给了戈德温家族。埃尔夫加试图联手联手威尔士来对抗戈德温家族,但到1064年,威尔士在戈德温家族的攻势下被迫求和,国王在混乱中被政敌暗杀。此时的戈德温家族,距离改朝换代,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

  尾声:

  1064年10月,反抗戈德温家族的暴动在北方爆发了。利奥弗里克家族掌握了诺森布里亚,托斯蒂格外逃。此时国王爱德华已经行将就木,更加无力插手国内的纷争。1066年,爱德华去世,哈罗德于几天之后迅速继承了王位,精神抖擞地准备用武力迎击一切挑战者。讽刺的是,毁掉其统治的还是自古以来内斗的传统。率先向他发起挑战的,正是流亡海外的托斯蒂格。他从挪威搬来救兵攻打英格兰,与哈罗德同室操戈。尽管在斯坦福桥战役中,哈罗德击败了挪威军队,并杀死了托斯蒂格和挪威国王。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军趁虚而入,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杀死了哈罗德。随后,再也没有人能抵抗诺曼人的脚步。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伦敦加冕,用诺曼王朝为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画上了句号。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诺曼入侵,使得英国的上层社会再次经历了一轮大换血。然而这些少数的入侵者,只能在教堂或城堡中彰显他们的权威,却无力从根本上撼动英国的文化和制度。无论是行政体系,币制,还是土地的经营模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被原样保留了下来。而在百年之后,这里也不再有诺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或者丹麦人的分别,这里剩下的只是英格兰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 英格兰“战国”650年》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8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