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优质公文 > [读书笔记]中国式孤独

[读书笔记]中国式孤独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9-04 22:47:25 | 移动端:[读书笔记]中国式孤独

[读书笔记]中国式孤独

  第二次读《一句顶一万句》了。真的很容易被作者带到书中的那个世界里去,好像是我自己在延津城里过了半辈子一样,整本书读完之后我出戏就用了好长时间。

  最大的感悟是 这本书可能又名《大型“不是……或是……而是……”和“除了……还……”造句现场》

  哈哈哈哈哈哈不皮了,我用粗糙的语句说一说在这本书里都读到了什么。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说得着。

  “说话”二字在书中出现率极高。

  书的上半部分 出延津记中,吴摩西也就是杨百顺因为丢了唯一能说得上话的养女巧玲走出延津四处寻找,下半部分 回延津记中巧玲也就是曹青娥的儿子为了母亲的遗愿也为了寻找能说得上话的人,又走回延津。

  没有说得上话的人是孤独的。你以为自己说的是金玉良言但对方可能觉得狗屁不通,你以为你和对方能说得上话但对方可能并不想听。书中有个桥段感悟颇深,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解读是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书中的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

  说得着与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书中人物,有的是和现在身边的人说不着 离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再见面反而说得着了;有的是曾经说得着 发生了一些事 人变了 就说不着了,于是离开了。他们走,是为了寻找下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为了一个说得着,会不顾走多远 不顾走了之后如何生活。

  要找一个说得着的人一起生活。

  二,世上的事都绕。

  有很多时候一件事不只是一件事,常常连着四件事八件事,弯里拐着弯,实际上很简单的事最后被弄得要多复杂有多复杂,搞不好圈子绕大了就出大事了。

  所以大家都敬佩会码事情的人,把复杂的事码放清楚,知道它从根上讲是怎么回事,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三,“虚”与“实”。

  孤独是在没有说得着的人的生活带来的必然会出现的副产物。可“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上话的人却千里难寻”。世上大多数人都在摆脱孤独的路上,想方设法让自己更舒坦一些,于是就有了对“虚”的追求。

  就像忙碌一年唯一盼头是舞社火的杨百顺;就像沉迷于虚的喷空,为了一张嘴每天跑上百公里的杨百顺弟弟杨百利;就像做醋为生 醋做得不好 却出名在喊丧的罗长礼。

  人们想要摆脱孤独 有时候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开来,让自己的心有个寄托。

  四,“日子是过以后 不是过从前。”

  这是名句。读前半本的时候没什么体验,读后半本的时候这句话却好像当头一棒。

  巧玲快去世才想要回去找八年前吴摩西想托他的孙子带给她的一句话,吴摩西的孙子把这句话揣到自己快去世才决定来找巧玲,巧玲的儿子最后决定不去找回可能被传下来也可能已经丢了的那句话 而是决定去找回和自己说得着却曾经被自己亲手放弃的相好。就像吴摩西也就是杨摩西也就是杨百顺丢了巧玲之后决定去外地寻找时要改名成自己最钦佩的罗长礼 重新生活一样,过去就只是个过去,现在能做的就是找到那个不伤心的地方,好好生活。

  就像书中巧玲也就是曹青娥对儿子说的,“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日子没法挑。……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中国式孤独》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8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