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计划方案 > 中心学校2019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

中心学校2019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6-12 23:26:56 | 移动端:中心学校2019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政治纲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xx县教育局关于2019年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方向、遵循规律、协同配合、常态开展,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着力推进道德认知、行为养成、实践体悟一体化,使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切实做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校德育工作。

三、工作要求

1.以教育强县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的硬件设施,促进校园文化的提升,确实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内涵。

2.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少先队、班主任、关工委等教育群团组织的协调,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形成合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多层面、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工作目标。

3.立足校性,加强指导,强化督查。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达到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文明礼仪教育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的教育目标。彰显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独具功能,突现学生自爱、自立、自强的育人目的。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把握教育规律,完善育人体系

1.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深入学习、解读和研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目标与内容体系,细化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和要求,准确把握各学段德育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建构方向正确、内容完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生以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内核的关键能力的提升。

2.持续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各校要抓好《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专题培训活动,并将之纳入教职工日常理论学习范围,全面对标反思,逐条寻找差距,时刻自醒自励,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各校要把贯彻落实《准则》《处理办法》和推动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结合起来,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作为学校工作目标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从严使用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对存在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⑵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各校要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提高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教师主动相互配合,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本学期打算开展一次校性德育研讨交流或班主任工作分享会,鼓励班主任积极撰写德育论文,进一步提高德育干部科研管理水平。

⑶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各校要注重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多元化的校外辅导员队伍,积极聘请公安干警、司法干部、社区干部、“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社会各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热心人士,充分发挥他们关心支持教育的热情,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德育教育活动常青。

3.构建德育共同体。积极参加德育一体化共同体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共同体开展的德育工作交流会和班主任工作交流会。

(二)聚焦根本任务,增强育人实效。

1.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围绕全国、全省、全市统一部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开展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小学生参加“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新篇”第26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新时代 好少年”“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教育读书教育活动等,筑牢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握节日特质,持续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深化“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增强广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持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浸润学生的心田。利用清明节、建军节、国防教育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革命烈士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和选修课程,开好“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引导他们努力把个人理想和祖国改革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

2.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

深入开展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活动,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挖掘和阐发xx地域特色文化,开展“心头上的乡韵”品牌建设,让学生深切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体验家乡文化精髓。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等)主题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强化亲情、友情,爱家、爱国,孝敬父母、报效祖国等意识和情感培养。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的“经典育读”教育活动,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使学生更好地从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中培养家国情怀。开展校训育人活动,用校训立德、励志,特别是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继续组织开展有“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讲文明·树新风”“公共生活好言行”“节剑养德”“诚实守信”“文明餐桌”宣传实践活动,自觉遵守“八不”行为规范、传承良好家风,主动抵制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3.深化拓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深入拓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201*年修订)》,将《守则》要求细化为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具体行为要求继续深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每年3、9月),突出重“日常”规范养成、重“细节”行为落实,进一步涵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想信念。加强课后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需求;指导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尽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弘扬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珍惜资源、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落实泉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多形式的集体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深入拓展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等各环节,引导学生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加强青春健康教育,唤醒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青春困扰对学生的影响。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的重要指示,集聚社会力量,多方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手机、文明上网,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信息辨别能力,防止网络负面影响。

(2)创新能够推动“立德树人”的班级管理方法。

加强、创新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缩影,是营造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关键。各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积极创新能够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班级管理方法,加强班级管理方法创新,特别是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创新,摒弃传统的方法,说教式、灌输式、惩戒式的教育模式。要更加重视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进而使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形成“全员管理”模式,小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既可以自我管理,同时也可以相互监督,真正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最大限度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三)注重协同创新,提升育人合力

1.加强课程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深化德育课程和课题研究,开发德育课程。发掘培育一批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学校德育精品课题。强化德育课程整合意识,深刻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举办德育论文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开展德育研究与实践,形成和推广一批有特色的德育科研成果。把德育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整合意识,深刻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研究与实践,形成和推广一批学科德育科研成果。把德育课程纳入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强化全科德育理念,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要求,开发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严格德育及音体美课时管理,充分发挥音体美课程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统筹整合德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注重德育类课程与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整合,鼓励学校立足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深化课程改革,开发开设有特色的德育选修课程。

2.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指示精神全面执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劳动教育课程,在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因地制宜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保洁护绿、生活动技能、学工学农、“非遗”传承等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家长教育指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生活服务。开展以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学生成长需求为指导的研学旅行探索,采用主题引导、参观学习、考察访问、实践体验、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制定研学实践教育实施方案,推进学校参与研学实践活动。

3.加强阳光少年心理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开展班主任心育工作、专(兼)职心理教师技能、学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广大教师心育能力。强化队伍配备,构建一支专兼职联合、校内外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积极吸纳优质社会教育资源,聘请一批校外专业人员及志愿者,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推介拓展活动,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开展有“我想对你(您)说”等丰富多彩心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积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心理课程建设,加强咨询辅导,建立健康档案,编写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手册。充分发挥省、市、县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作用,规范和加强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示范带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找准家庭教育定位,把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合理的教育预期作为首要任务,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责,着力提高家校合育水平。实施“千万家长进家校”行动,开展家长体验日、家长授课日活动,通过各种载体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掌握先进教育理念,既关心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更关心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品德操守,主动成为德育工作的责任主体。推进合作共赢,坚持多部门协同推进家庭教育的有效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教育格局。推动建设一批家庭教育示范学校,指导学校推进家庭教育专业化和系统化。同时,立足校情,积极开展有“争做合格家长 培养合格人才”“家风家训”“家+文化”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五、工作要求

1.重视组织协调。

学校行政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新时期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经常深入班级、宿舍、年段室、备课室等了解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各落实情况,及时协调、研究解决德育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上,并强化责任分工,切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的督促检查,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经费与人员的保障,确保德育工作开展以及“三风”建设情况,并将督查情况作为文明校园推荐、考核的前提条件以及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优化工作方法。

从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特征,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并将这些内容、要求贯彻到每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同时,综合运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自我教育、实践锻烧、品德评价等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善于发现和挖拙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注重循序渐进,润物无声。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努力让每一门课程都体现教化功能,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让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育人的载体,切实增强德育工作思想性和趣味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强化宣传引领。

各校要加大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将特色活动做法上报各级教育网、文明网宣传报道,积极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展示创新成果,努力营造全社会人人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浓厚氛围,提升新时代德育工作影响力。同时细化学校意识形态和校园维稳工作责任,严格落实课堂和讲坛论坛研讨报告会报备、审批等管理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心学校2019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6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