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0:13:05 | 移动端: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安阳乡五一中心小学

安阳乡五一中心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202人,教职工12人。自201*年6月参与由区教育局教研室宋玉红主任主持的《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工作以来,学校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师生读书成长工程”为契机,以“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切入点,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课外阅读的探索研究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让书香弥漫校园1、加大读书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及认识,学校组织召开由全校师生及家长参加的课外阅读动员大会,宣讲课外阅读及终生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及家长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家长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大力支持。其次,在“红领巾广播站”中设置“书香心语”、“明星档案”等栏目,将古今中外名人明星的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文章通过广播展示出来。

2、制订了学校课外读书活动安排意见

为了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制订了《五一中心小学课外读书活动安排意见》,明确了师生课外阅读的目标,并分年级分段对学生生的读书工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出了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实施措施,教导处牵头成立了由语文教师组成的课外阅读实施小组,各班也制定了相应的学生读书计划。

3、建设教室小环境和校园大环境

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各班都设计了自己的读书口号,“读一流书,做一流人”、“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声朗朗,伴我成长”每个书架都设计了自己响亮而动人的名字,“智慧泉”、“墨海”、“金钥匙”、“品味”每个书架的名字都意蕴深刻,饱含着

浓浓的书香,充分显示了小书架的大作用。同时,利用学校墙壁、走廊、宣传版等资源,悬挂催人奋进的读书名言,书写赏心悦目的书画作品,让无声的墙壁也开始与学生有心灵的交流。在校园的走廊我们让师生自行设计了一些读书标语与图案,在宣传橱窗里开设“读书明星”展示台,展示评选的“读书明星”的个人档案和读书心得,还利用校报等宣传媒体及时将学生的读书体会文章刊登出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拓宽渠道,多方筹书,提供良好书源

加强课外阅读,书源是关键问题。良好的书源是师生获取精神食粮的基础,为了我们把好书源关,我们在现有条件下,做了以下工作。

1、开放学校图书室。

我们不断加强图书室建设,想方设法有针对性地添置图书,丰富了图书门类,同时积极与宋庆龄基金会张掖市流动图书馆协调,加大图书馆对我校的图书流动量,并及时做好整理上架工作。学校图书室由专人负责,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随时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发挥了图书室在学生课外中的作用。

2、建设班级图书角。

为每个班级配备一个图书柜,每班图书柜内有文学、历史、天文、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图书一百多册,供学生在学习各科课本内容时参考阅读。班级图书架的筹书由两部分组成:一小部分是学校图书室定期提供给各班;大部分是各自班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收交班级统一管理。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各班建立了图书登记册、图书借阅登记册和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角的全天开放。

3、开展图书集体交流活动

开展校园“图书集体交流”活动,以“知识因传播而美丽”为主题,根据各班图书资源有限的实际,在不同阶段各个年级之间开展图书集体传阅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将自己的课外书包上书皮,贴上标签,参与到集体交流活动中来,增加了学生课外书籍的拥有量,使图书角灵活增容,如有源活水。

三、创新形式,保证时间,开创阅读天地

1、创设“三读”,保证时间。①晨间交流读。农村孩子早晨到校时间一般都较早,而学校组织正式上课要到8:00才开始,除了必要的打扫和锻炼

外,我校积极倡导学生在晨间相互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交流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几人“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内容可以是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情节等,也可以讲讲自己读书的收获。同时每个星期至少两天,教师到班级对学生进行晨诵指导。②午间休闲读。每天午饭过后是学生们最开心的午间休闲时间,此时,我们将所有的读书阵地全都向学生开放,学生喜欢到哪儿就到哪儿,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已成为孩子们午间最好的休闲方式。同时每个星期至少两天,教师到班级对学生进行午读指导。③睡前放松读。我们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轻轻打开书本,慢慢品尝一番,这既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又能放松一天紧张的心情,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2、必读、选读,注重个性

首先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调查,摸清阅读意向,图书室再根据藏书情况作出书源报告。班级读书会在图书室提供的书源报告中确定集体阅读的书本。一般一学期重点读34本书为宜。其余时间的读本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3、三个“共读”,丰富形式。①同伴共读。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式,同伴阅读的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专家指出,因与朋友处于平等位置,是朋友,故想提出自己意见及想法的欲望会较强,孩子会变得比更有批判性。②师生共读。强化阅读氛围,营造书香班级。为此,开展了师生共读活动。我们提出每个教师人人都是学生读书的指导者,如各科教师能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教学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共读一本书。③亲子共读。亲子共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开展却是非常困难的。我校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内容包括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与孩子一起玩读书游戏等。为了让家长更好的配合,为了更好的促进孩子“精神粮食的”成长,我们学校多次传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多次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家访的途径,来促进亲子共读的开展。

四、寓教于乐,注重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加强常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

(1)每天“两个一”常规。①每天“放羊吃草”一小时。除了老师推荐的文章或书籍之外,规定每天一小时的阅读时间。早操前、午饭后以及回家以后的自由阅读,老师称其为“放羊吃草”,我们可以从书架上获取自己喜欢的书进行自由的阅读,任意徜徉。②每天“自读自写”一记录。除了读书,老师还给我们建立读书笔记的常规,在自由阅读的同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摘下一些名家或写作的知识,还有留下自己读书的感受。(2)每周“三个一”任务

①每周一张“读书交流卡”。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写下一张“读书交流卡”,介绍书的内容,写下读书的感言,以便在周一的时候交到同学手里相互进行交流和赏析,并能产生一周最佳的图书推荐。②每周诵读一篇经典美文。无论古诗文还是精短现代美文,每周我们都会自觉到规定的同学那里进行一次背诵,美文背诵也成为我们每节课前特别喜欢的事情。③每周必读一本推荐书。每周,语文老师都会根据大家的推荐,给每个组安排一本推荐书,让大家一起去看,去评析和交流,甚至有时给同学测试卷,以更好的理解内容,看懂书的写作意图。

(3)每月“四个一”评比。即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小报的评比、一次读书笔记的评比、一次“读书交流卡”的评比、一次读后感言的评比。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在班级中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低年级开展“我喜爱的诗歌朗诵会”、“我喜爱的故事”,评选班级“故事大王”等。三四年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成语接龙和“好书伴我成长”主题中队会。高年级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最打动我的一个人物”“新书推介会”等活动。

3、开展班级“读书明星”评比活动,每月评出“阅读之星”,加星奖励。对获得“读书星”和“阅读之星”的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选出班级和学校的“读书明星”。

4、创办了以展示读书成果为主题的校刊。选编三至六年级优秀作文、优秀读书笔记、经典名人名言等收集成册,共全校同学在校内传阅,供全校同学学习交流。

5、每学期举行一次作文竞赛和全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并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向《张掖日报》等报刊杂志投稿,为学生创建展示自已的平台。

6、每学期创办一期以“美文欣赏”“优秀作文”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长廊专刊和两期黑板报。

7、每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

班级读书会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全班共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而后由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空间与学生共同交流、分享读书体验的一种读书方式。虽然说班级读书会读书的数量不是太多,但是整个过程班级师生共同、全程、全部参与,便于师生在阅读中对话和沟通,促进了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

五、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显著进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提高了学生群体的人文综合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地查找数据,接触一些新知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了知识领域,培养了广泛涉猎知识的兴趣,丰富了亲自参与的实践体验和直接经验,创造力也有了发展和表现的机会,学习潜能也能得以开发。学生的阅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都有很大的发展,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倍增,真正开始自主阅读,阅读量明显增加。使学生的阅读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真正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亮丽的精神底色。

2、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外阅读是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经常因为课外阅读水平差而影响语文成绩。自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语文考试中的阅读分析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40%。

3、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形成了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文化。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学观念与行动之间的距离,使新的理念真正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变成可实现的现实,具有本校特点“自觉、自主、自创”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已经形成。不仅让教师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认同,也丰厚了教师的文化底蕴,更是丰富了教师的思想,真正转变教师的观念与文化背景,促进教师精神面貌的改变。徐杰老师《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甘肃教育》201*年第六期上发表,《学校管理现代化之我见》在《张掖教研》201*年第2期上发表,韦雪梅老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探讨》在

《张掖教研》201*年第5期上发表,杨海燕老师《农村低年级识字教学析谈》在《张掖教研》201*年第3期发表,杨丽红老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在《张掖教研》201*年第4期上发表。

4、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学校的发展文化。通过创建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校园,构建自己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践行文化,积淀了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品牌和品位,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八年七月

扩展阅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涪陵区珍溪镇中心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生活中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因而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次,学校老师为了应付考试重视语文书本教学,忽略课外阅读的指导。再次,农村文化环境较落后、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途径少、家长适时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较差。因此,进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二、课题研究依据

1、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

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

3、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阅读基础与需要出发,选择与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4、开放性教学理论

时代呼唤开放,责任要求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开放的。开放乃阅读教学改革的出路。建立在开放理念之下的课外阅读,试图从浩瀚无边的书籍海洋中多渠道获取、多形式表达、多维度评价,解除对学生的枷锁限制,释放他们的心灵,解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张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

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认为:搞好课外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三、课题研究目标

1、了解我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探索解决的策略。2、、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4、推进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架的建设,营造课外阅读氛围,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以及形成原因。2、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和途径。3、探索有效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4、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记录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4201*.06):

(1)学习市“语文阅读学习对重庆市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总课题研究方案,确定本校子课题研究方向,学习相关的资料,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向总课题组申报课题。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

(3)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4)向总课题组申报课题。2、研究阶段(201*.07201*.12):(1)举行课题开题仪式。

(2)学习培训: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外阅读教育理论,学习课题方案。

(3)收集信息,归纳整理,调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全面进行研究。按制定的计划,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研究。

(5)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3、总结阶段(201*.01201*.06):(1)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实施情况。(2)反思研究得失,撰写有关论文。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课题总结报告,并申请验收。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

本课题先后派遣了刘兴兰、李玲、李丽、梁兴兰、代智胜等课题主研教师到丰都学习“杜郎口”阅读教学、到涪陵区浙涪友谊小学参加课题开题仪式、到巴南参加课题培训、参加上级组织的课题研讨活动,通过不断培训学习,教师们进一步了解课题的要求,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二)积极开展问卷调查,摸清阅读现状

为了具体而真实掌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情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等,掌握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要求,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可行资料。我校课题组认真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提出了研究的策略和措施,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三)多途径开辟图书资源,丰富学生阅读活动

学校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解决“有书读”的问题:1、动员家长为孩子买书读。

教师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家长懂得阅读及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顺利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保证,家长理解了阅读的意义就会主动为孩子买书。对于贫困家庭而言,教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或节日时,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培养孩子对书的热爱之情。

2、同学之间互相借书读。

尽管教师动员家长为孩子买书读,但每个孩子拥有的图书仍然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需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资源,教师引导孩子们互相借书读。为了学生更好阅读,每个班设立图书角,由学生当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管理和交换,这样做不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爱惜图书的习惯。有的老师还要求孩子每天随身带一本书,随时自主和同学交换阅读,即省时又省力,灵活方便。

3、由老师向学校图书室借书。

学校图书馆是不可忽视的一处图书资源,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图书室的藏书。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一次性向图书室借一定数量的图书供学生阅读,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教师将借来的图书充实到班级图书角,学生管理、借阅、定期归还。由教师组织集体借书可以对图书进行有效的选择,既为学生减少借书的麻烦,也为学校解决管理的困难。(四)精心编制“推荐阅读书目”,让孩子读好书。

由于小学生独立分析鉴赏能力还比较差,对众多类型、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很难做出恰当的合适的选择。学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在选择孩子读书方面的认识也很有限。因此,教师精心编制“推荐阅读书目”,为孩子提供读书的范围和书目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误食”、“偏食”。我校教师编制“推荐阅读书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推荐读物。2、结合课文学习推荐书目。

3、根据《课程标准》上推荐的内容推荐读物。4、推荐优秀少儿报刊。

(五)积极开展研究活动,丰富学生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1、构建行之有效的阅读网络

一个健全的组织网络,是课题有效研究的有力保障。为了确保我校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计划,各班级在学校制定的阅读计划的引领下,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2、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2)查。遇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划。将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下来。(4)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并记录下来。(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同时又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1)精读法。选一篇或几篇,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通弄透。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2)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可以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只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3)跳读法。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师生共读形成氛围

我校号召教师与教育名著对话,与教育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一是利用朝读课和班级读书课与学生陪读。与学生陪读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端正读书目的;二是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教师

可以将自己所读书的感受和快乐告诉学生,有意识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三是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教师有目的的将自己阅读所得的成语或名人警句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手抄报、黑板报,学校进行表彰和鼓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为了进一步抓好课外阅读,积极调查总结学生不喜欢读书的原因:一是农村小学的孩子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这与农村家长从小不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有关);二是家长不注重物质投资;三是辅导时间少。这对于综合素质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居于这些原因,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教师为学生创设阅读机会,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样就增加学生阅读兴趣。于是,培养兴趣成了课题在研究初始阶段的重点工作。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和比赛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习作园地展示、手抄报评展、“课外阅读之星”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同时为每个教室设立一个读书角,课余时间同学们争先恐后读书。为切实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校还开展了“读书知识小报”比赛、读后感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研究期间,学生参加

多次征文比赛获得若干等级奖。

6、更新图书丰富书籍

让图书室的书籍丰富而又时尚,是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校的图书。我校除了把原来经典老书做归类和规范的整理外,还不断更新图书,丰富书籍。比如,购买一些当代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借助读书活动,倡议全校师生共同捐书。

(六)创建成长记录袋,见证学生阅读

为了探索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我们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个实验班里创建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主要工作如下:

1、在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怎样阅读课外书籍,并推荐课外书籍给学生。2、在每课教学完后,我要求学生把本课中喜欢的和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供自己阅读或借鉴。

3、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摘抄和写下读后感受。

4、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阅读记录装入记录袋中,供自己随时检查,随时关注自己的成长。

5、每月进行一次阅读成长记录袋展示,让学生互相阅读、互相评论、提出要求,共同进步。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1、学生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如默读、筛选读、鉴赏阅读,而且

学生阅读速度大大提高。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学生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吐词清楚明确。

3、学生的习作水平进步很大。学生学会活学活用,把阅读中摘要的好词佳句适时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丰富习作内容。(二)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1、通过课题实施,教师增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意识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通过学校组织的阅读研讨会及平时的相互切磋,引发了自我及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使教师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

(1)加强家校沟通,培养学生阅读。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观念,鼓励家长给孩子买书。

(2)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开发阅读资源。学校要利用好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其次,每班办好图书角,学生把家里有的课外书带到教室,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阅读。若这样坚持不懈,学校一定会形成良好阅读的氛围。(3)教师制造机会,引领学生阅读

首先,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每位教师要告诉学生读书的有趣,介绍自己所读的书及多读书而获得的好处和体会,使学生的心里从崇拜老师向阅读书籍迁移。再次,要整理一份好书推荐目录和一份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目录,供学生参考购买或借阅。

2、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多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得市区级等级奖。

(三)研究总结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引伸拓展法。上语文课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类似书籍或本文所在的总书籍,让学生把课内所学方法活学活用在课外书籍中。

2、筛选阅读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读。

3、提问思考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问,学会思考,能够精选问题进行深层阅读。

4、摘记展览法。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对学生阅读课外书尤为重要。假如学生读一篇摞一篇,看一本丢一本,其效果甚少。那摘记展览法,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做读书笔记,摘录优美的语句和段落,然后定期展览,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5、手抄报评比法。鼓励学生读完一本书或一个专题的书籍后办手抄报,自主设计手抄报主题,自主设计版面,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摘录的好词佳句、自编诗歌等展示在手抄报上。学校定期进行评比,并奖励办得好的学生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

6、记录成长法。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让学生把自己阅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装入袋中,定时进行回顾,相互交换记录袋鉴赏,让学生有阅读成功感和营造相互竞争阅读的氛围。九、课题研究反思

虽然研究中取得不少的成绩,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1、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还有待于加强

实验教师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一旦老师不督促,学生就会停止下来。

2、加强方法指导,促进发展

建议实验教师继续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题研究取得更显著地效果。

3、学校加强图书室的管理,确保学生随时能借到自己想看的书。4、家校合力,加大学生阅读力度。教师还应进一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不只是给学生买书,还提倡亲自共读,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加大学生阅读的力度。十、参考资料和附录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0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