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初三下历史总结

初三下历史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16:32:52 | 移动端:初三下历史总结

初三下历史总结

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1914年4月列宁回国。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②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后的主要任务: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①时间:21年3月,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民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时间: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仅有4个加加盟共和国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4年列宁逝世。第一、二个五年计划:①时间:2837年,②领导人:斯大林,③主要成就: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农业集体化步伐加快。

新宪法通过:时间:1936年,意义: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后的“新秩序”:巴黎和会:①时间:1919年1月,②参加会议的国家有27个,③主宰和会的三巨头: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④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④结果:1919年6月签定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军事方面: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有空军,陆军人数不超过10万人,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③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④赔款方面: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和约》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影响: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凡尔赛和约》和战胜国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签定的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国际联盟:成立时间:20年1月,主要控制者:英、法。

华盛顿会议:时间:21年到22年,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主要是日、美矛盾。

主要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的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各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它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4课:经济大危机

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①时间:2933年,②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③国家: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④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罗斯福新政:①时间:33年,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实行了《国家工业复兴法》。④作用: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背景:①2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壮大。②纳粹党所进行的欺骗性宣传活动,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③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

建立过程: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化的标志和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标志)。

措施:①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②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加强思想控制,③焚毁大量书籍。大肆迫害犹太人。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①时间:1922年,②标志: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③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

日本法西斯的建立:一主力:军部。二2.26兵变:①时间:36年2月26日,②事件: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③影响: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会议:①召开的时间:38年9月,②参加的国家及首脑: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法(达拉第)、英(张伯伦)。③英法的目的:希望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世的和平。④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这一内容被称为慕尼黑阴谋)⑤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绥靖政策:在面临法西斯侵略威胁时,西方大国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为自己求得一时的和平,达到祸水东引。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后果: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的全面爆发:时间:39年9月1日,标志: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主要事件:德军占领法国在内的西欧英国遭到猛烈轰炸丘吉尔上台,主张强硬政策

二战的扩大:①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主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②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一步扩大的标志)。

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建立时间:42年1月,②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了联合。③参加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④会议召开地点:华盛顿。⑤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雅尔塔会议:①时间:45年2月,②主要参加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③目的:协调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④主要决议: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42年7月43年2月)。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时间:44年6月6日。标志: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作用:使德军陷入了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之中。

二战的胜利: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全面结束。二战的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损失。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时间表现(特点)原因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80年代产生危机,经济地位下降,7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阻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的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90年代经济稳定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进入新经济时代。(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改造。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恢复到战前水平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持续繁荣时间: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原因:美国的大力援助,发挥了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欧共体的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1993年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为欧盟)成员:法国和联邦德国等12个国家。作用: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崛起时期: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重要生产领域,名列世界前列。原因: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大力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引进最新科技,发展教育;适当的经济政策。

危机时期:1974到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恢复和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后,“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奥运会。70年代始,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

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一些苏联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影响: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为苏联加速解体的催化剂。

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解体时间:1991年底。(19221991年)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改革:背景: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模式,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

主要事件:匈牙利改革:背景:1956年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内容: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高速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年被苏联镇压。

东欧剧变:背景:80年代,东欧各国出现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过程:从1989年开始,东欧国家执政党改变,社会制度随之发生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两德统一。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亚非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印巴分治和独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印度化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现印巴分治。后来,印、巴分别建国。印度独立后,工农业和科技有显著发展。新加坡和韩国成为现代化国家。

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二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一步步走向瓦解。埃及独立运动:1952年,纳赛尔领导革命,赢得了独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

“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拉美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爆发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99年,巴拿马人民赢得收回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战火频仍的中东:产生的原因: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各地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以巴分治:1948年联合国通过“以巴分治”方案,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英国结束在该地的“委任统治”。战争的爆发:从以色列建国到1973年,共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战略位置和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各个时期列强的必争之地。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水资源的争夺以及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使中东地区矛盾极其复杂化。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扩展阅读:初三历史复习资料(总结性)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间:16401688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4.美国独立战争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时间:17751783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爆发标志: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1)过程艰难曲折(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理论指导:牛顿力学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4)新能源:煤炭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②《共产党宣言》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③巴黎公社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时间:18611865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时间:1861年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明治维新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10.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3)新能源:石油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领导者:列宁意义:(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

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2)通货膨胀率下降(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三下历史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三下历史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三下历史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10168.html
相关文章